臨江仙劇評|接力《折腰》輸口碑 于正將「長劇短劇化」為何失手

《折腰》之後,于正一直大力宣傳的《臨江仙》拿下了熱度接力棒,點燃了暑期檔古偶市場的熱情。《墨雨雲間》的成功,讓歡娛影視嘗到了「長劇向短」的甜頭。於是,《臨江仙》選擇繼續把長劇拍出短劇風味。
作為一部以「夫妻戰爭」為主題的仙偶劇,《臨江仙》一邊被推崇,一邊被吐槽,但絕對不缺熱度。目前,愛奇藝站內熱度值已突破9500。獨舌編輯部將繼續從資料分析、觀眾回饋、評家解讀三重角度,解讀《臨江仙》的優點和爭議,以及它的破萬潛力。
《臨江仙》由趙娜、任亞南編劇,智磊、國浩執導,白鹿、曾舜晞、何瑞賢、陳鑫海等主演。劇中,四靈仙尊花如月(白鹿 飾)和大成玄尊白九思(曾舜晞 飾)從相愛相依到因誤會而針鋒相對,上演了三結三離的婚姻拉鋸和極致愛恨拉扯。
【圖輯】點圖放大看《臨江仙》劇照👇👇👇
《臨江仙》資料分析
因前期宣傳猛烈,《臨江仙》的愛奇藝站內熱度自開播第二天起就突破了9300,第三天則突破9500大關,熱度峰值達到9514。然而近幾日熱度呈下降趨勢,熱度增長乏力。全網累計熱搜話題1873個,其中微博熱搜榜152個、上升榜637個、娛樂話題榜305個。
微博話題#臨江仙# 閱讀量突破15億,衍生話題如#三婚三離仙俠# #史上最狠洞房# 等多次登頂熱搜,單日新增討論量超百萬。抖音話題#臨江仙#播放量突破40億,衍生二創內容(「三生三世互殺」梗、角色cut)日均新增超5萬條。
眾多的熱搜顯示了《臨江仙》的關注度始終在線,雲合數據也印證了這點。開播首日,雲合數據市佔率12%,隨後持續攀升,一直位居第二位。
《臨江仙》觀眾回饋
《墨雨雲間》獲得成功後,于正說要用新方法寫長劇,讓長劇短劇化,情緒第一。即,拋下長劇慣有的邏輯敘事原則,主攻情緒調動,將衝突全碼在表面上。《臨江仙》中,于正確實兌現了他的諾言,大膽放棄了部份傳統的創作方法。觀眾對這部劇的回饋則相當兩極化。
《臨江仙》亮點與好評
1、每集結尾都鋪陳了伏筆,伏筆來得很快,懸念很大,看劇有像吃速食一樣的爽感。
凡是感覺古怪之處,必有古怪。本劇用「強制愛」的方式直接拋出人物、劇情設定。女主開場是看門小弟子,男主是天界最強神君。女主嘴唇碰了下男主臉蛋,就以全部積蓄當聘禮求娶男主,保他名節。女主對男主持續上頭,升入天界多次不顧危險,只為死貼冷臉男主。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白鹿照片👇👇👇
2、創新設定「離婚仙俠」很有趣
全劇的主題為「夫妻戰爭」,男女主的設定為「純恨夫婦」,在神界三婚三離,「終於不謔天下蒼生了」得到觀眾好評。也有人認為,《臨江仙》是以仙俠這種超現實手法表現了一種烏托邦式的夫妻關係,劇中出現的「時空回溯」,就是經歷對方所經歷的。全劇旨在探討如何在夫妻間維繫平等與愛。
3、女主白切黑設定出色
女主完全不是傻白甜,從李青月「騙婚局」,到花如月「誅心局」,有800個心眼子。花如月在九重天上潛心謀劃,步步為營。她給白九思的復仇設定,就是性轉版的人間副本,目的不是為了殺男主,而是讓男主體會她所經歷過的痛苦。
《臨江仙》爭議
1、服化道場景質感很像微短劇
「粗製濫造的劣質古偶」「塑膠農家樂審美」是對本劇質感最多的評價。神仙住的地方像縣城古風小景點,宗門像村口。男主白九思轉世必須一身白,從頭白到腳後跟。
2、莫名其妙、觀念過時的仙偶劇
部份觀眾對男女主感情線的觀感是「莫名其妙」:摔倒莫名其妙嘴對嘴,莫名其妙男女主結婚,女主被刁難上神男主出來打臉眾人。而女主的命運過於依賴男主的神力和地位,在觀念上跟過時的霸總劇沒有分別:
「東亞女結婚play的終極幻想以後別叫女頻了,叫嬌妻頻。」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曾舜晞照片👇👇👇
3、伏筆埋線太長,流失觀眾嚴重
前面至少8集女主都在設局裝傻,最大的反轉在第11、12集,導致前面看得不明所以的觀眾棄劇。
小作文
「這,還是那個最會滿足觀眾剛需的于正嗎?」
看完《臨江仙》的更新,心中最大感慨便是這句話。作為近期熱度資料表現不錯的一部仙戀劇,《臨江仙》其實並非沒有優點。它節奏不慢,甜虐得當,雖然上仙之戀飄忽到有點兒戲,但文白相間的臺詞確實能時不時來點驚喜。
拿一部「饅頭鹹菜」的剛需劇來衡量,它能滿足暑期檔特供的「學齡劇」要求。但作為一部于正劇,它就有點讓人失望了。開篇,男女主就以「意外接吻」的方式見面,「師尊文」+女尊路子混搭推進,倆人就稀裡糊塗地成了親。
女主角一步登天後,先婚後愛的試探有,替身文學的狗血有。接著就是三生三世、下凡曆情劫的古早設定……《臨江仙》的每一步情節推動,都可以用一個「四字成語」的套路總結。就算是我這個仙戀劇看片量遠算不上海量的觀眾,都能大致猜到它下一番花要如何翻。
這可不是于正劇的做法啊。作為長劇賽道最會滿足觀眾剛需的項目經理之一,在觀眾為短劇癡迷的初期,他就能捧上復仇節奏快到飛起的《墨雨雲間》;在「雙男主」諱若莫深的階段,他能用一部聚焦梨園行的《鬢邊不是海棠紅》,讓各方皆大歡喜;再往前倒,他的《延禧攻略》、《宮》,哪一次不是憑藉對觀眾神經的精準揉搓成為市場「頂流」?
可到了《臨江仙》,連他也難找到「滿足剛需」的密碼了。究竟是于正式的專案開發方法失效了,還是長劇「滿足剛需」的空間被短劇、短視頻嚴重擠壓了?我想,這才是《臨江仙》拋給我們最大的問題。
【相關圖輯】陸劇推薦|于正10套經典古裝劇:延禧攻略、美人心計、宮鎖心玉…(點圖放大瀏覽👇👇👇)
「對微短劇的買櫝還珠」
又一部以詞牌名為劇名的仙俠劇開播了,它就是《臨江仙》。第一集接吻,第二集結婚,左一個局中局,右一個白切黑,聽起來不錯,可真信你就上當了。
這部劇仙俠劇確實不講三生三世宿命糾葛了,改「三婚三離」了,這種「瘋批」夫妻大戰的故事確實有挖掘潛力,但是開場卻讓人目瞪口呆,觀眾看到的是「師兄愛上魔教妖女」「天上掉下來個仙尊」這類陳年老梗。
貨不對板,成品和宣傳不符,是這部劇引發爭議的重要原因。能看出《臨江仙》是在向短劇學習,節奏那叫一個快,各種反轉和強衝突每集都有,部份片段也能單拎出來誇一誇。比如渲染中式恐怖的鬼王娶妻,側重特效的寒潭弑蛇,作為切片傳播效果不錯,能夠擊中觀眾的需求。
可是能用切片吸引到觀眾,卻很難用切片留住觀眾,長劇還是要靠整體架構取勝。結婚、搶親這種關鍵字單拎出來看確實高能,但一味求快,卻又不交代角色的行為邏輯,看起來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實際上就是故弄玄虛,令乘興而來的觀眾敗興而歸。
【相關圖輯】中國4大花旦4小花旦名單出爐「吳謹言未上榜」于正封一女星是頂流(點圖放大瀏覽👇👇👇)
和省略動機相對的,是各類元素塞得很滿。替身文學、輕喜劇、多角戀……市面上流行短劇的常見配料,《臨江仙》裡都能找到。實際上,這些元素在長劇中很多時候是互斥的。動不動就冒出來的輕喜劇,實際上很破壞情感線,對觀眾的觀劇情緒影響很大。
服化道不能細看,第一眼看起來精緻,細看則透著一股土味兒。部份妝造透著一股影樓風,廉價且難看,這年頭稍微講究一些的短劇都能夠打敗它。既然努力學習短劇,就別在服化道上露怯了。
雖然在仙俠劇中找演技屬於苛求,但還是要重複一遍,光靠瞪眼表現不出人物的情緒,而且冷面和面癱是兩個概念。單一的表演風格,難以展現出角色複雜的內心世界,偏偏《臨江仙》在敘事上又多又滿,頗具野心,當兩者相遇,結果相當慘烈,完全低於預期。
按說長劇向微短劇取經沒錯,錯的是買櫝還珠。學習的方向錯了,越努力越出問題。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