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質疑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每5-10年一檢不理想 政府:要有穩定性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今日(27日)討論經優化的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多名勞工界議員肯定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但有議員認為機制每5至10年才檢討並不理想。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每5至10年檢討一次,是希望留有空間和彈性,因為是首次使用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需時間試行,若時間太短會欠缺穩定性。

孫玉菡(立法會直播截圖)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認為,方程式中代表「經濟增長」的本地生產總值因素,門檻太高,靠經濟增長令最低工資增長的可能性不大,認為方程式只是「應酬」勞工界。工聯會的黃國表示,今次做法只是由過往「極之不理想」,進步至「不理想」水平,有關機制的檢討為每5至10年一次,時間差距太闊。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指,有關方程式是由勞資雙方組成的最低工資委員會,經過討論及平衡各方面看法後提出,不是由政府提出。至於每5至10年就檢討機制作檢認,是希望留有空間和彈性,他強調今次是首次使用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需時時間試行,如果時間太短,會欠缺穩定性。

商界議員質疑對資方不公道

不過,自由黨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表示,改為「一年一檢」意味資方每年都要提升工資,當低層員工加人工,若上層員工無調整,將難以交代,若經濟增長不符合預期,將對老闆構成壓力。他批評今次的方案是「只顧勞工,不理資方感受」。同屬自由黨的李鎮強指,最低工資「只加不減」對很多行業有負面影響,同時會給予員工每年都加人工的錯誤期望,對經濟發展長遠會造成影響,建議方程式應加入類似滾存機制。

孫玉菡回應說,目前領取最低工資的僱員只有約1.7萬人,佔整體勞動市場約0.6%,數目不多且議價能力不高,應該要幫他們一把,令他們安心。他認為對商界影響有限,因此不贊成設立滾存機制。

另外,會議也有討論當局月初修訂規管職業介紹所的《實務守則》。勞工處助理處長黎細明指,守則打擊外傭俗稱「跳工」行為,即濫用提早終止合約轉換僱主,又要求提升介紹所收費透明度,合約亦須列明,如外傭在合約到期前終止合約,介紹所會否提供退款或另選外傭的安排。

議員質疑中介誇大外傭能力 話識煮九大簋但只識淥杯麵

自由黨議員李鎮強建議僱主聘用外傭時,分期支付中介費,避免外傭「跳工」造成損失。黎細明指,以往市民與介紹所的期望有落差,修訂守則要求介紹所列明收費明細,能保障僱主;至於是否允許分期支付中介費,就需交由市場決定。

選委界議員梁毓偉質疑,有介紹所誇大外傭工作能力、「貨不對辦」,「明明話識煮九大簋,但實際只識淥杯麵」,關注如何保障消費者。黎細明指《守則》明確規定,介紹所必須提供外傭真實資料,包括工作能力,並有責任與外傭及境外介紹所核對,如刻意虛報將有懲處,但由於私隱問題,不能向僱主提供外傭身份證件及護照號碼,僱主有需要,介紹所可提供外傭前任僱主聯絡資料,了解外傭的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