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媽媽餵奶及掃風技巧 奶樽材質可影響寶寶心臟健康須慎選

撰文:草草
出版:更新:

寶寶出世了真是天大的喜訊,想寶寶健康安心地成長及了解寶寶的習性,新手媽媽要面對的問題接踵而來,從餵奶、掃風到選用奶樽也是一門學問,下文詳細分享母乳餵哺、掃風技巧及挑選奶樽的方法,新手媽媽們再不用手忙腳亂了。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母乳餵哺推廣小組、衛生署 家庭健康服務、消費者委員會)

母乳餵哺方式及技巧

母乳餵哺可分為4種形式,分別是後躺式、橫臥式、側臥式及欖球式:

後躺式

• 媽媽後躺在一張床或沙發上,並要有良好的承托。當把嬰兒伏在媽媽胸前時,地心吸力會使嬰兒保持著他的位置並依附著媽媽的身體。

• 媽媽的頭部、背部及手肘用靠墊承托好。讓嬰兒的臉頰在媽媽袒露的乳房附近休息,而嬰兒和媽媽的身體整個正面要互相緊貼。

• 嬰兒可放在媽媽喜歡的位置,但要確定嬰兒整個身體正面能貼著媽媽。

• 此方法的優點是能使嬰兒發揮本能去主動找尋乳房和吮吸,而媽媽亦能放鬆地協助及鼓勵嬰兒。

• 當媽媽感到有點累時,這方法特別適用。但如果媽媽產後太疲憊或有機會受到藥物影響而睡著了,為顧及嬰兒的安全,最好有家人在旁照顧或觀察。

• 當媽媽乳汁過急排出時,此方法可透過地心吸力去減慢乳汁流出的速度。

橫臥式

• 媽媽坐直靠在椅背上,身體輕微向前傾,但背及頸部的彎度不應太大。而腳下可放置一張有斜面的腳踏或小凳作墊腳之用。

• 媽媽可用手懷抱着嬰兒,讓他側身橫臥於自己的膝上。嬰兒應該是橫躺在自己的肩部和臀部上,而口部則與媽媽的乳頭成水平。

• 使用枕頭/靠墊提升嬰兒位置和支持媽媽的手肘到乳頭的高度,尤其是在嬰兒出生後首幾個星期。

• 媽媽可用乳房同一邊的手,形成「U」或 「C」形去支持乳房。

• 嬰兒的頭部會在媽媽的另一隻前臂而背部會沿著媽媽的手臂內側和手掌躺臥著。

• 當媽媽往下望時,應看到嬰兒的側面。

• 當嬰兒嘴巴張大時,才將他的頭放在乳房上讓他含吮乳頭和乳暈,而不是將乳頭放入他的嘴內。如能正確含吮,嬰兒下唇應向外翻並覆蓋乳暈,而下頦會緊貼及凹進乳房。如看到乳暈的話,上唇上方的乳暈應比下唇多。

• 要確保嬰兒的耳朵、肩膀和臀部在一條直線上。對於新生嬰兒,頭部和臀部應在同一水平。

側臥式

• 躺臥著哺乳是一個很多媽媽感到舒適的位置,尤其是在夜間。

• 媽媽和嬰兒腹部對腹部地側臥於床上。

• 媽媽的頭部要有合適的承托。為使媽媽舒適,她可以利用枕頭墊在背及臀部或膝蓋之間的位置。

• 當媽媽擺放嬰兒位置時,可用手把他的背部固定位置。為幫助嬰兒更容易吮吸到母乳,媽媽可將嬰兒的臀部屈曲,而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 媽媽可用乳房另一邊的手,手部形成「C」形去支持乳房。

• 如同橫臥式,不是將乳頭放入嬰兒嘴內,而是待他嘴巴張大時才將他的頭放在乳房上讓他含吮乳頭和乳暈。如能正確含吮,嬰兒下唇應向外翻並覆蓋乳暈,而下頦會緊貼及凹進乳房。如看到乳暈的話,上唇上方的乳暈應比下唇多。

• 當擺放好位置而嬰兒能正確含吮時,媽媽應把固定嬰兒位置的手移離,並放在自己的頭部附近休息。

• 為避免嬰兒滾離媽媽,可用枕頭或捲起的毯子放在他的背部固定位置。

• 如果媽媽產後太疲憊或有機會受到藥物影響時使用這個方法,則最好有家人在旁照顧或觀察,以免餵哺時睡著了而未能顧及嬰兒的安全。

欖球式

• 能避免嬰兒觸碰到傷口,這個方法特別適用於剖腹生產的媽媽。

• 大多數的新生嬰兒會感到這個位置舒適,能令嬰兒較容易地處理母乳的流量,所以它對於產生強力排乳反射的媽媽有幫助。

• 媽媽坐直靠在椅背上,身體輕微向前傾,但背及頸部的彎度不應太大。腳下則可放置一張有斜面的腳踏或小凳作墊腳之用。

• 為了便於控制嬰兒的整個身體,媽媽可用手托著他的頭及頸部之間的位置,而嬰兒背部將沿著媽媽的手臂內側,躺臥在她的身旁。母媽媽可將嬰兒的臀部屈曲,用手肘夾著他的臀部而雙腿則停放在媽媽的靠背旁。這時嬰兒與媽媽應該是胸對胸的位置。

• 媽媽可用乳房另一邊的手,手部形成「C」形去支持乳房。

• 當嬰兒嘴巴張大時,將他的頭放在乳房上讓他含吮乳頭和乳暈。不要將乳頭放入他的嘴內。如能正確含吮,嬰兒下唇應向外翻並覆蓋乳暈,而下頦會緊貼及凹進乳房。如看到乳暈的話,上唇上方的乳暈應比下唇多。

• 如需要時,可使用枕頭去提升嬰兒位置和減輕媽媽手臂及手腕上的壓力。但枕頭不可放得太低,以免令媽媽身體過份前傾。

掃風方法

方法一

把寶寶抱直,讓他伏在自己的肩膊上,用手輕輕地拍打他的背部,又或向上掃。

方法二

可以把寶寶放在大腿上,用手固定頭部,同時承托寶寶的胸部及下巴,再用另一隻手輕輕地拍打寶寶的背部,又或向上掃。

挑選奶樽方法

在寶寶出生前,爸媽們可能已經「做足準備」,一早買了奶樽和奶嘴,怎料原來未必適合自己的心肝寶貝。除了材料安全的考慮,由於不同階段的寶寶需要不同的奶水和食物,所以奶嘴形狀和大小也要對應實際需要,而寶寶更有機會對特定物料敏感。

慎選奶樽

根據消費者委員會指引,如果奶樽釋出過量重金屬元素,可能影響寶寶的心臟、肝臟、腎臟等健康,後果可大可小。其中最受關注的可遷移重金屬(migrated)元素包括銻、砷、鋇、鎘、鉻、鉛、硒和水銀等等,同時也要留意是否含有一些受管制的塑化劑、亞硝胺、雙酚A等等。

奶樽材質

塑膠和玻璃奶樽都各有捧場客,全因兩者都有難以取代的優點。

塑膠雖然輕巧、不易摔破,但是用久了容易刮花,而花痕便會成為細菌和污垢的溫床。這些花痕難以清潔,也可能因為未能徹底消毒,而影響衛生。玻璃固然比較難刮花,清潔方便,但是一來因為重量而犧牲便攜性,二來摔破的機會也比較大。說到安全問題,不得不提孩子的年紀也是一個考慮。如果寶寶已經夠大自己拿奶樽,便要選用塑膠材質,以防他摔破奶樽。

奶樽外型

窄口奶樽比較修長,爸媽更容易看清奶量刻度,尤其是奶量不多時,比起闊口奶樽就清晰得多。但由於樽口細,倒奶粉入窄口奶樽時要落足眼力,清洗時也未必夠位伸手入內抹走頑固污跡,要用小刷子輔助。

《香港01》送你$30優惠券啊!快啲叫埋一家大細搶券即上「01網購」買定零食開復活節party!

點擊即睇「新手爸媽懷孕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