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來港|怎樣考察?如何調研?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星期四(4月13日)上午抵達香港,展開長達六天的考察之行。同一時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完成了他在廣東省的第四次考察。二人同期南下,或許只是時間上的巧合,這個巧合卻也很有意思。

大家都知道,習近平主政浙江的時候,夏寶龍是他的副手。習近平找他出掌港澳辦,當然也是要貫徹中央的對港政策。習近平既然重視考察,實踐調研,夏寶龍在疫情結束後來港考察,自然就不令人意外。巧合,但不是沒有內在邏輯。

夏寶龍離開機場時,向記者揮手說:「大家好。」(林靄儀攝)

中央強調考察「四不兩直」

習近平在疫情期間已曾經考察廣東,那時是2020年,走訪了潮州市和汕頭市。上次東走,今次西奔。4月10日在湛江市了解海洋漁業和紅樹林保育,11日在茂名市考察鄉村種植業,12日又回到了廣州調研企業科創和品牌打造。這跟他幾天之前在這裏招待馬克龍很不同,考察調研不是鋪張華麗,而是實事求是,第一手掌握實際情況。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以更能理解夏寶龍這次的考察之行。他來港前兩天,香港政府才發新聞公報,可能官員也沒有早多少得知此行。既然中央強調官員考察要「聽真話,察實情」,「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夏寶龍此行自然也不能夠粉飾太平,由官方只展現香港較好的一面。在某個意義上,沒有準備就是最好的準備,最能夠達到考察調研的作用。

習近平在廣東東奔西走,不只去廣州和深圳這些一線城市,夏寶龍在香港當然也不會只去政府總部,而應該南來北往。香港的發展一直南重北輕,問責官員自己好像也沒有多到新界走走。既然在對接大灣區、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大概念之下,新界的重要性已經給提上議程,成為各界共識,關鍵就必然是如何加快推動發展工作。

「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願景」下交椅洲人工島是未來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圖為古洞北新發展區構想圖。(發展局圖片)

立法會問答折射發展問題所在

夏寶龍周四到訪政府總部的同一時間,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毗鄰的立法會剛好提到,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接獲的申請不多,政府傾向下月屆滿時延長計劃,但同時不希望土地業權人「嘆慢板」。此計劃本身正是政府發展新界土地的招數,試圖吸引發展商拿出土地、申請建屋。但事與願違,至今三年政府通過的申請只得三宗,兩個項目位於元朗,一個在大埔。相對於新界上千公頃的閒置土地,計劃並不見得加快了新界發展。

社會房屋供應不足,政府卻又沒有大規模收回土地發展,夏寶龍對此局面恐怕也會大惑不解。在新界加以「考察」,不難看見大量農地、棕地在閒置浪費;若對規例加以「調研」,則可知道政府作為土地真正擁有人,有權收回發展。在行政主導的憲政秩序下,特首會同行政會議的權力絕不簡單。即使生怕引起爭議,政府也可由立法會來通過明文法例,對特首的相關權力作出規範。

考察調研,說得白了就是要發掘問題,了解成因,找出解決辦法。香港問題不少,考察六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李家超政府上任已近一年,如果有心,早已足夠找出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