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於智者 假新聞充斥更須「Fact Check」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於周一(9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聲稱有年輕少女被他人誤導,為「勇武派」示威者提供免費性愛,並自稱「我相信我們已確認是真有此事」。事後言論被指是假新聞,疑似是假消息源頭的Facebook圖文,被指是由越南成人影片截圖偽造。事件反映網上充斥造假新聞,即使是行會成員亦難幸免,反映社會傳播消息時更應該多加「Fact Check」,討論不能脫離事實。

「Fact Check」指核實消息。網民在流傳訊息前後加上「堅料」、「已FC」等字眼,並不代表已經核實內容。接收網絡訊息時,公眾應了解背後有否實證支撐,以及有沒有其他來源可供對照。現今多個社交媒體均致力打擊假新聞傳播,例如Facebook於上周四(5日)宣布將由法新社團隊查證香港Facebook平台的懷疑假新聞;Whatsapp亦早於今年1月限制訊息轉發,每條訊息最多轉發五次。

社交媒體主動堵截假新聞是好事,但網民自己亦要多加把關。羅范椒芬是行政會議成員,負責決定社會政策,對社會消息更須準握掌握;其言論透過大氣電波傳播,更須負起言論責任,不宜傳播未經證實的傳言。然而,《香港01》早前向兩位建制派人士「Fact Check」發現,羅范椒芬曾在WhatsApp群組內傳播「愛香港的14歲女仔」文章,傳言情節與羅范言論的多個元素相近,但上述傳言毫無實證,羅范椒芬卻言之鑿鑿,言論有失行會成員身份。羅范椒芬未能核實消息之餘,更涉嫌有分公開散布,給公眾作出極差示範。 

(資料圖片)

在羅范椒芬轉述這「朋友的朋友認識的家庭」的故事之前,6月以來已有不同傳言自各方流出,包括「藍絲」和「黃絲」圈子,例如有警方向示威者擲燃燒彈的影片、前學民思潮成員黃子悅被改圖等。不論立場,討論都應該建基事實,為求文宣效果而流傳未經核實的傳言,甚至內含詆毀性別的信息,絕不要得。

網上資訊量大,網民難以就逐一查核消息,而內容愈誇張失實、愈譁眾取寵,傳播速度更快。對此現象,《牛津英語詞典》早於2016年便將「後真相」(Post-truth)選為年度詞彙,意思是指網絡世界往往「雄辯勝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套用至今次事件,正因14歲女孩提供免費性愛的誇張故事吸引眼球,自然引來轉載,導致未經核實消息的傳播效力,比腳踏實地的真新聞來得更廣。

假新聞充斥網絡,即使連行會成員羅范椒芬亦同樣受惑,市民更應引以為鑑,不應轉發未經核實的消息。而香港政府要從現今時局中尋覓出路,第一步先是要還原事實,這樣方能了解民情、掌握局勢,讓決策有所根據。就此政府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釋除疑慮重建信任,助社會復歸理性討論,並展開深層次社會改革,帶領香港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