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邨重建|民間團隊助清屋翻出寶貴回憶 見證居民無奈遷出

撰文:吳美松
出版:更新:

有59年歷史的石硤尾大坑西邨清拆重建在即,今日(15日)是居民遷出的「死線」,但仍有20戶居民不滿回遷安排,「企硬」拒絕交回單位,亦有部分邨民尚未能過渡,暫獲延期遷走;也有不少邨民依依不捨地搬離這個回憶滿載的家。惟有部分獨居長者戶無力清屋,也帶不走一屋舊物,幸在限期前得到三名熱愛搜尋舊物的「民間博物館」成員化身清屋小隊,義務協助他們執拾搬遷,並將單位還原順利交吉。

過程中,清屋小隊翻出一籮又一籮「文物」,當中不少記載着逾半世紀香港歷史,也為屋主喚回許多早已遺忘的寶貴回憶,讓邨民能圓滿地與大坑西邨道別。成員彬仔認為他們的舉手之勞,除了幫到無助的邨民,更獲送贈舊物,滿足到團隊的收藏興趣,是「Win Win雙贏」。

彬仔幫居民搬運家當。(黃浩謙攝)

不忍長者戶吃力搬屋 成立團隊義助清屋

該個清屋小隊除了Facebook專頁「民間博物館」成員阿彬,還有從事銀行業的阿豪及從事設計的John,他們兩人同樣喜歡收藏古物,而這個團隊的成立,與大坑西邨密不可分。事緣彬仔有一天經過大坑西邨,看見一位老婆婆吃力地拖着紅白藍膠袋落樓,於是上前協助婆婆搬家當。後來,他知道大坑西邨居民因屋邨即將清拆重建而要遷走,而且居民大多年紀老邁,搬家有困難,於是向兩位好友提議幫助居民搬遷。

由於該些居民大多由入伙初期便入住,屋內積存的舊物多不勝數,很多物品都已成為「歷史文物」,甚具保育價值,但居民無法帶走所有物品,最終逃不過送往堆填區,覺得十分可惜。當邨民得知彬仔等人都熱愛收藏舊物,於是當作「順水人情」,將一籮又一籮舊物贈予他們3人,希望能好好珍藏和保育,他們亦因此成立「民間博物館」。

彬仔稱,這段期間,他們幾乎有空便協助居民清屋,至今已協助了數十戶人。就好像訪問當天,他們亦專程來到大坑西邨民利樓,協助4樓一戶人家將約10個大紙箱搬到地下。當日細雨紛飛,彬仔特地帶來膠膜,將紙箱逐一包好,以免沾濕。在沒有升降機的老舊樓宇,他們只能拾級而下,分工傳運紙箱。皮膚黝黑、身形瘦削的彬仔一手一個膠袋,落樓時健步如飛,他笑着自爆:「其實腳都震埋。」

+1

首次出動即遇大挑戰 為「雜物屋」還原「清水樓」

不過,與第一次幫邨民搬屋相比,這次可說是「小巫見大巫」。彬仔憶述,首次幫居民搬屋時,由於單位在民強樓7樓(大坑西邨每幢樓最高為8樓),除了要幫屋主將所有傢俬雜物悉數搬走,還被請求協助將單位還原成「清水樓」。當日他們便將單位內的海棠玻璃間隔拆卸,工程相當艱辛,彬仔至今難忘,笑說:「真係好甘!」

第一次就如此辛苦,但他們未有因此而放棄,「咁幫到人我又冇乜所謂」,邨中長者不用花錢請人搬屋,團隊又有機會接觸一些平日沒有機會看到的舊物,是「Win Win雙贏」。而所有舊物都是居民主動提出送給他們,甚至有居民將鎖匙交給他們,讓他們執屋,同時可以收集有保留價值的物件。彬仔說是因為居民看見他們的真誠,才會如此信任。

另一位成員阿豪亦是Facebook專頁「窮遊廢墟」的負責人,平日常到處尋找一些有回憶的地方,亦會與彬仔、John一起研究舊物,後來被彬仔勸服加入大坑西邨的保育工作。

阿豪表示,他們為邨民執屋翻出的舊物,若邨民不打算保留,便會義務替他們棄置,亦會篩選出一些仍然可用的物品,捐給救世軍等慈善機構或轉贈有需要人士。若有些物品具有保育價值,而居民又不保留,他們就會帶走收藏。未來他們亦會尋覓地方,將所有在大坑西邨收集到的物品作展覽,好讓居民及大眾,可以緬懷或從另一角度了解大坑西邨。

John在民間博物館中負責設計及在社交媒體發帖文時撰寫文案,以及負責清理和研究收集回來的物件。他說在幫大坑西邨居民搬屋期間,發現有很多人都在那裏住了超過50年,家中甚至有從民國年代留存至今的照片等,也有邨民曾於英殖時期出任過英國海軍的執勤紀錄,還翻出一些當時的珍貴照片,令團隊感到十分驚喜。他們除了翻出寶貴物品,也喚起邨民或早已遺忘的回憶。有些物品更見證香港工業的光輝歲月,例如不锈鋼保溫壺、紅雙囍牌膠湯匙,都標明久違的「香港製造」。

而在幫助居民的過程中,他們亦見證着邨民要搬離大坑西邨的不捨與無奈。John表示,很多邨民都住了30至40年,而且鄰里關係相當緊密,但5年之後重建項目是否真的可以如期完工,令邨民滿懷疑問。阿豪認為邨內樓宇其實已相當殘舊,對長者來說相對危險,亦可能容易發生意外,重建亦無可厚非,而他們接觸過的邨民對重建反應兩極,一方認為樓宇破舊不堪,收回重建亦合理;另一方就覺得在大坑西邨住了數十年「有感情」,不解為何要收樓,不過阿豪補充指,無論站在哪一方立場的居民,實際心裏都不希望搬走。

對於重建要遷出,有居民表現兩極。(黃浩謙攝)

根據平民屋宇早前指,現時已收回八成單位,有約120戶因搬遷有困難而可以延期遷出,另有20戶在限期前未同意遷出,惟有信心可如期開展重建工程,於5年內完成重建工程。平民屋宇今日(14日)再回覆查詢指,個別人士企圖拖延重建計劃令絕大部分接受重建的居民不能如期回遷,平民屋宇會繼續按法律程序收回其單位,並向該等人士追討相關法律費用及其他因而造成的損失

黃先生是其中一戶拒絕遷出的居民,並與平民屋宇興起訴訟。他受訪時手持一疊與平民屋宇,以及地政署等政府部門來往的文件,痛斥平民屋宇欺騙居民,違背當初妥善安置居民才啟動重建的承諾,以及未獲批換地方案便要求居民遷出。

現年65歲的黃生指自己在光民村(大坑西邨前身)出生,大坑西邨建成後入住,認為單位就相當於是居民的祖屋。對於重建,他是支持的,因為整邨都有一定歷史,亦相當老舊,但他激動地強調重建要建基於對居民有充足保障,包括承諾居民可以「一屋換一屋」,在回遷時可以住回一樣大小的單位;二是維持平民屋宇當初承諾的,回遷居民永久不用資產審查,以及當5年後重建未完成時給予居民租金津貼。

現年80歲的黃先生拒絕接受平民屋宇的回遷方案,並不打算搬離大坑西邨。(黃浩謙攝)

另一位居民羅先生卻持相反意見,他當初是因家人認識平民屋宇員工而入住大坑西邨,自小在邨內長大。他已在元朗形點租了一個單位,租金約15,000左右,現時因搬遷有困難而需延期遷出,惟未有收到平民屋宇容許延期的通知。對於早已遷走的居民,他笑言羡慕「點解可以搬咁快」;對於「先遷出,後遷回」的重建方案,羅先生認為重建是有需要的,而且重建後可增多近一倍單位作港人首置項目,相信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市民。

大坑西邨居民被要求3月15日或之前遷出。(黃浩謙攝)

雖然兩名居民對「回遷」態度相反,但同樣認為平民屋宇5年後可以完成重建一事並不樂觀。黃生指平民屋宇跟部份居民有官司要處理,加上地政署未批出有關土地的換地等方案;完成收樓後,入圖則打地基等需時,相信5年時間並不足夠。羅先生亦一樣,相信工程很難可以在5年期限內完成。

目前大坑西邨重建未有明確時間表,原本今日(15日)是居民遷出的「死線」亦會延遲,到底最後大坑西邨會何時完成重建仍屬未知之數,但邨內約8成居民已經遷出,留守的居民似乎或只能等到最後一刻,搬離住了大半世的成長之地。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