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濕有什麼分別」惹熱議 兩者意思原來不相同?台教育部釋疑

中文博大精深,不僅許多外國人學習時需要傾注心力,就連中文為母語的人可能有時候也會搞混用法。近日有中文補習老師在IG上分享「姐」、「姊」和「溼」、「濕」的差異,掀起數十萬人關注之餘,台灣教育部也解釋此四字的真正用法。
【圖輯】點圖放大看懶人包👇👇👇


中文補習老師曝「溼」、「濕」差異!網揪1疑點:溼地還濕地?
「這堂課有料」在IG上分享中文補習老師洪晏短片,洪晏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姊」、「姐」以及「溼」、「濕」差異,首先「姊」是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姐」則是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例如姊姊、小姐、學姐;「溼」是無生命、「濕」則是有生命,例如夏雨型暖溼氣候、抹布溼了、屁屁濕了。
影片被網友轉發至Threads上後,截至目前為止已吸引46.7萬人次瀏覽,許多Threads友紛紛回應:
「原來這兩個字『濕』、『溼』的不同處是在這裡」、「姊/姐~我知道,溼/濕~真不知道,長知識了,謝謝分享」、「原來濕溼用法不同,我還以為是異體字而已」、「看來我沒常識很多年了,感謝分享」、「中文果然是全世界最難的語言」。
【相關圖輯】一紮黑玫瑰被棄置變垃圾 網民查完花語嚇親:似乎比告別式更黑暗(點圖放大瀏覽👇👇👇)
也有網友解釋「姐」、「姊」兩者延伸用法,「這兩個字的本意都適合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只是說『姐』這個字如今不再代表母親,所以他的引申義用的比較多而已」,更有許多網友對於補習老師說法存疑:
「所以除濕機是...」、「那濕地還是溼地」、「用在形容詞或許說得通,但如果用在名詞恐怕就完了。樓下有位朋友問到是溼地還是濕地?問題就來了,整個濕地算是生命體,還是無生命體?」
姐VS.姊、溼VS.濕分辨方法曝光!
根據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說明,「姐」用作稱謂,表示比自己先出生的同胞女子以及同輩比自己年長的女子,現今也通用「姊」,如「大姐」、「表姐」,也可以被拿來當作對女性的通稱,如「小姐」;「姊」則用來稱同輩比自己年長的女子,如「學姊」、「師姊」。
「溼」用作形容詞代表水份多、含有水份的,用作動詞代表沾水、沾潤,用作名詞則代表因溼氣過大,阻滯氣的活動而致病,流行於長夏,例如溼毒、風溼;「濕」讀成濕時同「溼」,國語讀作「錫」為名詞,表示低濕的地方。
【相關圖輯】「兩木一條心」是什麼字?面試官難倒無數人 他答一字秒獲錄取(點圖放大瀏覽👇👇👇)
延伸閱讀:
【本文由「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授權轉載,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