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高處不勝寒? 調查:歐洲投資者現金佔比14年來最高

美股高處不勝寒? 調查:歐洲投資者現金佔比14年來最高
撰文:余秉峰
出版:更新:

美國股票在高位徘徊,上揚乏力,道瓊斯指數僅升0.02%或5點至21998點。投行美銀美林的調查發現,46%的受訪投資者在8月認為股市估值過高,這個比例屬紀綠新高,其中歐洲投資者的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升至5.3%,是2003年3月以來最高。

《路透社》報道引述美銀美林的調查,指整體而言,基金經理的現金水平高居在4.9%的高位,僅33%的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在未來12個月的盈利數據有所改善,相比今月1月下降了25個百分點,屬2015年11月以來最低的水平;在8月預期全球增長加快的投資者佔比,下跌至35%,較1月份的62%下跌了27個百分點。

不過,美銀美林認為,撇除現金佔比和估值過高的疑慮,調查中的基金經理持貨反映他們仍偏向風險類及經濟景氣類股票。

美股升至歷史高位水平,投資者危機意識變大。(路透社)

「人情味」值幾錢 恒生裁員對打工仔的啟示 做員工不如做股東?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本港經濟吹淡風,不時傳出企業結業或炒人的消息,見慣不怪。不過,老牌港銀恒生銀行﹙0011﹚證實裁員,料涉大約70名員工,卻在社會引起巨大迴響,比起其母企滙豐﹙0005﹚裁員來得惹人關注。原因無他,創立逾90年的恒生,向來以「人情味」見稱,過去鮮有大規模裁員,今次突然請吃「無情雞」,在「負資產」上升的時代恐令「借Staff Plan」上車、又被裁的員工「雙輸」,難免教人吃驚。

恒生去年賺183.79億元,按年微升3%,當中逾七成派予股東,卻在一眾本地銀行中「搶先」落手,「平地一聲雷」背後,對打工仔有何啟示?

恒生去年營業支出約莫152億元,員工薪酬及福利佔比最大。(盧翊銘攝)

創立逾90年 以富「人情味」見稱

恒生銀行在港人心中,擁有特殊地位,以「人情味」見稱。該行90年前起家於上環一個小舖位,以服務普羅市民及中小企成功「突圍」,門口職員的一句早晨,櫃枱員工的一聲問候,過時過節的一張「財神」揮春,將銀行與市民的距離大大拉近,終令恒生發展成本地銀行一哥、市值逾2,000億元。

曾在該行工作多年的前高級經理,亦盛讚這股「人情味」。他向記者憶述道,以前同事之間十分重視團隊精神,「上司會欣賞同事、讚賞同事,內心係感受到溫暖,猶如一家人。」他續稱,自恒生「滙豐化」之後,管理層許多都是「滙豐人」, 管理文化亦出現變化,更加重視個人表現。

炒70人 粗略料年省4,500萬

恒生對內對外都有「情」,在此背景下,外界自然對該行裁員頓感意外。倘翻開銀行年報,不禁令人思考今次裁員是否「值回票價」。

年報顯示,恒生去年營業支出約莫152億元,員工薪酬及福利的確佔比最大,達到39%、涉約59.3億元,而今次裁減約70人﹙佔核心業務人員的1%﹚,又可以省下多少開支?以恒生全職員工8,328人員計﹙包括內地1,346名員工﹚,人均薪酬開支約莫63.6萬元,裁減70人的話,粗略估計一年慳到4,452萬元。

4,500萬元,對於中小企自然不菲,但對於一家市值逾二千億元的大銀行,卻不必然。恒生去年賺184億元,平均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率11.3%,即股東出資100元可賺到11蚊,而恒生將當中逾七成利潤﹙每股派息按年增加4.6%﹚、涉132億元派予股東,遠遠超過省下來的人工開支。

外界分析道,恒生裁員主要涉及經濟轉差及盈利增長減慢的因素。﹙資料圖片﹚

逾千億元本港商業貸款惹關注

當然,去年表現是過去式,管理層也要展望未來。外界分析道,恒生裁員主要涉及經濟轉差及盈利增長減慢的因素。只不過,拖累銀行後腿的,恐非員工,而是潛在的壞賬。本港工商物業大幅貶值,反彈無期,不少炒家「爆煲」,屢現蝕讓盤或銀主盤,影響已傳導至背後的「大水喉」,即給予融資的銀行。

恒生去年不良貸款比率﹙NPL ratio﹚急升3.29個百分點至6.12%,主要因為本地的商業房地產借貸,個別客戶要求延遲還款。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恒生香港商業房地產(CRE)貸款涉1,305億元,當中「高等」、「良好」、「中等」、「次等」、「已信貸減值」分別為201.6億元、339.1億元、398.8億元、167.6億元、198.1億元,這批貸款如再有「風吹草動」,勢對銀行表現帶來重大影響。恒生於年報已寫道,鑑於利率前景趨向不確定,該行預期更廣泛的市場基本面將保持低迷,房地產行業仍然面臨挑戰。

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勢為職場帶來巨大變化。(Reuters)

恒生今次裁員,没有透露涉及那些工種。該行行政總裁辦公室高級顧問梁兆基事後受訪稱,銀行會不時檢討業務及需要,難免有員工或崗位變動,今次涉及員工的數目並非大規模改變,而該行今次檢視業務範圍較闊,包括增加使用應用科技,有些職位會受影響,「整體人數不多」。年報顯示,恒生近年不斷投入金錢於資訊系統開發,其中資訊科技相關費用去年大升7%,高過人事費用之增加。

今次裁員,除了打破市民對銀行工「穩陣」、員工「十成按揭」低息上車吸引的印象外,多少也繼數碼化﹙digitization﹚後,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職場,打響警號,但最終衝擊是多少,有待觀察。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