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習特會若即若離 應否有所期待?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股上周三、四(10、11日)突然暴瀉,道指與納指分別大跌5.2%與5.3%。特朗普將問題歸咎於聯儲局加息,甚至不惜指責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瘋了」。然而,剛好就在此時刻,美國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向外透露,白宮正嘗試安排在11月底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會議中,讓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人會面,商討兩國貿易磨擦。特朗普雖然在公眾面前稱貿易戰對美國經濟沒有影響,但此舉無疑是間接承認中美貿易戰有一定風險。各界開始聚焦習特會到底會否成行,以及會否有正面結果,以下有幾點值得留意。

習近平與特朗普舉行的「習特會」受到國際社會關注。(路透社)

一、羅斯:與中國貿易談判進展看似停滯

白宮推動11月底的習特會,但前日(17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接受《CNBC》訪問時,卻又表示談判有起有跌,而中美貿易談判進展似乎正暫時中斷(hiatus),同時他又謂擬在二十國集團(G20)會議途中舉行的習特會,不可能接觸到太多細節,因為「無法在一個小時內簽訂一份數千頁的貿易條約」。羅斯此番話大大降低了外間對習特會成果的預期,甚至認為白宮可能只是因股市暴跌,為了急忙「救火」才提出習特會;事實上,始終中美雙方分歧仍大,會議即使成行最終可能沒有具體結果。

二、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兩國有望達成協議

另一方面,曾被特朗普公開表揚的對華強硬派學者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在12日接受霍士財經網(Fox Business)訪問時,卻又表示對習特會感審慎樂觀(mildly optimistic)。按他所知,中方試圖摸清特朗普底線,並準備一些讓步方案滿足其要求。他指中國相當要面子,難以期望中方承認強制技術轉移、盜竊技術等指控,但中國如果願意連續兩年、每年增購1,000億美國貨,那將是一個重大的讓步,能大大增加美國工作崗位,有可能促使貿易談判成功。

美國保守派學者白邦瑞(VCG)

突如其來?還是早謀和解?

其實,早在8月中美副部級會議時,就有消息人士指副部級會議最終乃想促成11月的習特會。然而8月會議並未有達成重要結果,而9月美國再邀談判時,又因為同時向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貨加徵關稅,令會議無疾而終,令11月的習特會一度似乎變得非常遙遠。

美國即將於下月初舉行中期大選,共和民主兩黨爭持激烈,尤其眾議院勝負更直接影響兩黨勢力消長。特朗普喜歡以經濟與股市暢旺作為一己政績,現在股市暴跌,無疑令他非常尷尬,更可能影響選情。就在此關鍵時刻,習特會卻又突然出現在大眾眼前,可能有一定意味。

與此同時,特朗普上任後以減稅加增加政府開支刺激經濟,但同時又埋下了財赤問題。最新數據指,美國2018財政年度財赤7,790億美元,大增17%;估計兩年後更會突破1萬億關口。美國政府已多年借錢渡日,雖然財長努欽曾稱不擔心沒有人買美債,但財赤加重必然會推高美債息收益率,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令經濟陷入衰退(上周股市暴跌,特朗普亦將之歸咎於聯儲局推高美債息)。特朗普為了減低財赤,前日(17日)便指示閣員要將下年預算削減5%。削減開支減少經濟推力,有可能令來年經濟增長放緩,這亦是特朗普須擔心的問題。

白邦瑞於12日的訪問,就展示出美方有可能正現實地考慮如何就貿易談判取得結果。訪問中他集中討論,如果中國能答應於未來兩年增購2,000億美元美國貨,將有可能推動談判取得成果。以未來兩年美國的情況而言,2,000億美元的貿易額正好可以填補因政府開支減少和減稅刺激減弱而造成的經濟缺口,對美國有一定短期意義。而且比起保護知識產權、開放市場、中止補貼高科技產業公平競爭等要求,這更具體及更為中方接受。當然,白邦瑞未必全然能代表特朗普政府的想法,但假如美方想取得短期成果,那11月的談判便有可能促成中美雙方短期和解。

白宮緊急安排習特會,希望找到走出當前困局的方法。(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