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17條線「當地人才知的特色」一文看懂 這線公認港味最濃

截至目前,深圳總共建設了18條地鐵線路,含有一條有軌電車,共設車站417座,覆蓋了九個區。每一條地鐵線路,經過的地方不一樣,上車的人群不一樣,有的是碼農專線,有的是大爺大媽買菜專線,有的是郊遊專線,形成了不同的獨特性格和氣質,或低調、或明亮、或浮躁、或平靜。
比工作人員更了解深圳地鐵的,只有每天通勤的深圳人。為此,我們徵集了深圳人的感受,特製了一份深圳地鐵印象實錄,全部是深圳人才能懂的梗,看看哪一條戳中了你的笑點和痛點?

羅寶線:2004年12月28日開通,連接機場東站到羅湖站。
印象一:深圳初代旅遊線
深圳人地鐵夢開始的地方,是最先運營的地鐵線,歡樂谷、世界之窗專程線。
開通第一天很多深圳人打卡,很多深圳人第一次坐上1號線,到世界之窗、歡樂谷和香港遊玩。
點圖放大看更多深圳歡樂谷照片:
印象二:南山打工人運輸專列
從寶安出發,在固戍、坪洲、西鄉運送大量的南山白領到高新園站、深大站的公司。在此站之前,車廂人擠人,到這兩個站之後就會變成空廂,剩下寥寥無幾的中老年人。
擠歸擠,誰讓固戍那幾個站的房租比南山便宜呢。雖然一號線的擠,讓你懷疑你自己,一號線的堵,有種說不出的苦,但作為這個城市的生物電池,年輕人還是得習慣。
印象三:商場釘子戶
這條地鐵多個站連接了知名商場,比如坪洲站——寶安大仟里,寶安中心——壹方城,高新園——萬象天地,購物公園——COCO Park,大劇院——萬象城,崗廈站——卓悦中心。
「商場釘子戶」們習慣性周末到商場轉轉,摸摸優衣庫的衣服,無印良品看看文具,名創優品看看帽子,路過奶茶店,最後買了個冰激凌就回家了,主打一個只逛不買。
點圖放大看更多萬象城相關照片:
印象四:打工人縫補線
地鐵裏出現最多的廣告,是boss直聘廣告、微針植髮廣告、口腔廣告……打工人好不容易上班賺了點錢,馬上又再花出去給自己縫縫補補,太有打工氛圍了。
蛇口線:2010年12月28日開通,連接赤灣站到蓮塘站。
印象一:富人豪宅線
2號線途經香蜜湖、華僑城、深圳灣、蛇口等改革開放第一炮片區,還有其他隱藏王者豪宅,被稱為富人專線。
印象二:閒人線
不知道是不用上班的人少還是不用坐地鐵的人少,這條線路上下班高峰乘客較少,車廂很寬敞,尤其是安託山往福田站這一段磁場很安靜,其他路段也較少出現人擠人的情況。
說實話,只要在這條線上通勤過的人,去到其他的地鐵線,能很深刻地體驗到什麼叫做由奢入儉難。
龍崗線:2010年12月28日開通,連接坪地六聯站到福保站。
印象一:龍崗進城主力軍
不僅是龍崗首條地鐵線路,還是建成後十年間龍崗中心城與深圳市中心唯一的軌道交通紐帶。龍崗人民調侃,主要靠這條線才能進到深圳城區來,平時只能住在「郊區」。
印象二:「海底撈」專線
3號線後半段是一條誇張的換乘大線,從老街到石廈連續9個站都是換乘站,上下車人流大。很多人一旦錯過了便很難再遇到了,只能靠「海底撈」。
龍華線:2004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連接牛湖站到福田口岸站。
印象一:港式風情
港味最濃的線,地鐵是香港風格,工作人員也穿港鐵服裝,粵語播報多,「請勿靠近車門」、「請不要靠近車門」、「Please stand back from the doors.」
印象二:好心人專線
經常沒有預兆的中途停車,考驗乘客的耐心,這個時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不然很容易因為擁擠而心情暴躁地跟別人起衝突。
民樂站、深圳北、白石龍站人很多,當站門形成一堵人牆的時候,阿姨會雙手舉起把人往車廂裏面推,助大家的一臂之力。
環中線:2011年6月22日開通,連接赤灣站到大劇院站。
印象一:記得戴口罩
感覺空氣流通較差,所以車廂裏的味道很重,空調也不足。尤其是夏季,各種「人味」很濃,撲面而來地燻,嗅覺敏感者建議戴口罩,可以有效緩解臭味攻擊。
印象二:戒網癮聖地
知名信號極差專線,尤其對蘋果手機來說,只能用來聽歌,有的時候連歌曲都加載不出來。
如果在這條線上,有人盯着你或者空氣發呆,不要害怕,也不要多慮,他們只是手機沒網了,手裏拿着一塊板磚,根本不知道能做什麼。
印象三:小帥小美線
途經深大麗湖校區、南科大、深職院、哈工大等大學,車廂高顏值高學歷的大學生含量高,更帥氣美麗。更重要的是,這一小段的班味明顯沒有那麼重!
光明線:2020年8月18日開通,連接松崗到科學館。
印象一:美麗心情
車站和車廂的顏色是綠色的,清新好看,目前被評為走進去讓人最眼前一亮的地鐵線。
印象二:元芬霸道線
工作日,從陽台山東開來的空車,在元芬一個站就能被填得滿滿當當,後面站的人完全擠不上去,直到深圳北才下去大半車的人,結果又上來滿滿一車。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一條線。
印象三:光明吃貨特供線
坐上這條線,不管是從福田出發,還是從寶安出發,都可以去光明吃乳鴿。
大仟里、藍鯨世界、歡樂田園 點圖放大看更多光明區的好去處:
西麗線:2016年10月28日開通,連接深大麗湖站到太安站。
印象一:存在感低
存在感比較低的線,很多人坐上7號線的終點是西麗湖,一般去動物園才會坐上這條線。
深大麗湖到竹子林這一段,平時通勤的人較其他線少很多,很少出現擁堵的情況。而竹子林到太安這一段,幾乎每個站都是換乘站,線路還比較繞,除了去皇崗口岸,不會專門坐上這條線。
印象二:平均學歷最高的線
北半段線路靠近清華、北大、哈工大深圳校區,研究生含量高,車廂平均學歷高。美麗年輕的小帥小美多,一方面算是最青春靚麗的線,一方面因為學生總是穿着拖鞋和睡衣出門,而被稱最隨意的線。
印象三:都市傳說
7號線福鄰站,地點在皇崗口岸的管理區內,從7號線開通以來一直標暫未開通,這兩年直接從地圖上去掉了,像一個存在過的都市傳說。
鹽田線:2020年10月28日開通,連接梧桐山南站到溪涌站。
印象一:郊遊快樂線
周末車廂自帶海鮮味,像一趟郊遊列車。有不少家長帶着小孩,帶着在沙灘上挖沙的工具。車廂上還會有細細的沙子,和鹹鹹的海水味道。
印象二:春晚機器人
爬完梧桐山下來的驢友,不是顫顫巍巍雙腿發軟的,便是通宵了一夜看日出精氣神被吸光了的。這些人走起路來,怎麼說呢,像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機器人。
梅林線:2019年12月8日開通,連接前灣站到文錦站。
印象一:阿聯酋航空
經過福田CBD、深圳灣萬象城等高端商圈,專運高消費群體。同時是市區看海線,可以去深圳灣看海鷗,算是一條市區內的度假線路。
印象二:大爺大媽買菜
去福田農批的大爺大媽,早上拉着個拖車和打工人們一起趕地鐵。大爺大媽們早上睡不着,超過60歲坐地鐵還免費,一天有大把的時間用來享受生活,睡眼惺忪的打工人還得給他們讓座。
坂田線:2020年8月18日開通,連接雙擁街站到福田口岸站。
印象一:放長線釣大魚
站與站之間的距離很長,坐起來索然無味,也很少經過山海景點和知名商場,好像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能夠去換乘大站——崗廈北,以及去福田口岸過香港。
印象二:華為奮鬥線
專門為華為設了一個站,沿線扎堆分佈着華為打工人,到大晚上還能看到被榨乾的打工人,帶着從公司食堂順回家的零食和飲料,眼神空洞地回家休息。
機場線:2016年6月28日開通,連接碧頭站到紅嶺南站。
印象一:耳鳴線
是快速線之一,速度很快時乘客會有耳壓變化,耳膜適應不了的話便會耳鳴,可以低成本體驗坐飛機的不適感。
印象二:三哥綠皮火車
6點半便開始早高峰,早晚高峰如「3D人肉拼圖」,因為人擠人,緊急剎車的時候還能夠繃緊,完全倒不下去,又被稱為銅牆鐵壁線、站穩立定線,
同時,此線也讓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更加曖昧,因為人和人的距離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社交範圍,像罐頭一樣擠在一起。
印象三:雪國列車
連弱冷車廂的冷氣都非常足,走進去像進了冰箱的冷藏櫃,一秒速凍,頭頂的冷風一陣一陣,身上的雞皮疙瘩也一層一層。
印象四:牛馬中的戰鬥馬
在11號線上下車,做不了文明人,但凡講素質遵守規則的人都會上不去和下不來車。
在這條線上,也可以體驗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你從這一面車廂擠上來,貼在門上,而下車的門卻開在了對面,得穿過人潮到另一面下車,簡直是社恐地獄線。
印象五:機場快樂線
有商務車廂,從機場下來的帶着行李箱的打工人坐進商務車廂,有一種坐上低價高鐵的感覺。
印象六:換乘路程比命還長
經過很多地鐵大站,比如前海灣、車公廟、福田站、崗廈北。福田站,傳說中有32個出口,賊進站都得迷路的大站,在這些站上換乘也真是要了命。
南寶線:2022年12月28日開通,連接松崗站到左炮台東。
印象一:無人駕駛左炮台沒炮,花果山沒猴,地鐵上沒司機,只有996的碼農。
印象二:西部打工人通勤救星
桃園站讓南山打工人的居住範圍擴大到老寶安區域,車廂在這至少下車換乘一半人。
早高峰的靈芝站,換乘通道比南海大道還堵,寶安、南山居民可通過12號線到達福田、前海,彌補了老寶安地鐵通勤的空白。
東部快線:2024年12月28日開通,連接東角頭站到李松蓢站。
這條線建設時間很長,分三段建設,至今只通了深圳灣口岸站到高新中站一段,剩下兩段據說今年開通。
印象一:夢裏的「西麗高鐵站」
西部人民千呼萬喚13號線貫通運營,和西麗高鐵站正式開通,屆時就不用專門跑到深圳北去坐高鐵了,然而目前感覺遙遙無期。
印象二:科興人的天堂線
高新中站直接連接科興科學園,打工人無需再從深大站出來再步行一個風吹日曬的「死亡一公里」,也打破了「KK園區」晚上加班打車排隊到599號的盛況。
坪山線:2022年10月28日開通,連接崗廈北站到沙田站。
印象一:自帶板凳
此線最多人自帶板凳,沒有座位,便創造座位。從沙田站出發,可以一路從坪山坐到福田,是坪山、惠州到福田通勤人的福音。
印象二:惠州中介快樂線
在惠州的房產中介常用線,經常接深圳的人去惠州看房。
印象三:夜貓戰神
車廂裏夜裏都是站神,半夜十一二點的最後幾班車都沒有位置,上車得收腹提臀,簡直是減肥列車。
龍崗坪山線:2022年12月28日開通,連接園山西坑站到田心站。
印象一:深圳人充電站
最出名的站是大運中心,大部分人只有去大運看演唱會的時候才會坐上這條線,看一場最遠的演唱會,往心靈上充一次最滿的電。
印象二:低調幸福線
16號線車廂很空,速度也比較快,乘坐的體驗感相比其它爆滿的線路舒適太多了。日常如果是通勤,很幸福,一種低調的不為人知的幸福。
同時,這條線上還有一所很低調的大學——深圳技術大學,在城市的偏遠一角默默地耕耘學術。
國展線:2021年12月28日開通,連接機場北站到會展城站。
印象一:漫展快樂線
終點是寶安國際會展中心,全程僅5站,發車時間長,要不是為了漫展不會專門跑一趟,但只要是專門跑一趟,必定是收穫滿滿。
印象二:無人駕駛打卡
深圳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採用最高等級無人駕駛技術,可自動完成喚醒、休眠、開關門等操作,在駕駛車廂可以成為「星際穿越」的主角。
調侃歸調侃,不得不承認,深圳地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便利,離開深圳地鐵,我們會變得多麼的寸步難行。我們會感嘆深圳地鐵的科技迭代,也驚呼於深圳地鐵的上天下海,每當坐在深圳地鐵上時,我們觀察這車廂裏的每一分世相。所以,你對深圳地鐵的印象是什麼樣子的?你常坐的那一條線路,是否有你專門起的愛稱?
【本文獲「深圳微時光」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sz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