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山邨食水黑點|《香港01》委託浸大驗黑粒 證與瀝青高度吻合
粉嶺皇后山邨及毗連居屋山麗苑近日出現食水安全風波,居民發現食水混雜黑色顆粒,政府只說可安全飲用,但未能釋除公眾疑慮,至今黑粒是甚麼也未有官方說明。
《香港01》周三(4日)到皇后山邨、山麗苑及亦有居民指有黑粒的大埔富亨邨,在3個屋苑共6個單位,收集黑色顆粒及食水樣本,委託浸會大學化學系檢驗。紅外線吸收光譜儀分析結果顯示,皇后山邨皇頤樓31室及皇澄樓26室的黑色顆粒,與瀝青高度吻合。
瀝青在全球各地常見於水喉管內的塗層作防鏽之用,水務署曾指瀝青剝落會影響飲用者的觀感,多年來陸續替換水管,到2020年估計香港仍有700公里水管設有瀝青塗層。翻查文獻,瀝青有機會釋出具有致癌風險的苯并[a]芘(Benzo[a]pyrene),浸會大學化學系高級講師何觀陞說:「不過瀝青係惰性物料,唔會與其他物質迅速反應,萬一食咗落身體,應該唔會增加致癌風險。但如果喺水管內慢慢浸,個風險會提高。」
水務署尚未公布黑色顆粒為甚麼物料
皇后山邨食水混雜黑色顆粒,事件曝光至今6日,水務署及房屋署等涉事部門連日仍未找到顆粒源頭及成因。水務署黃恩諾日前估計雜質來自供水喉管或設備的物料剝落,稱相關物質屬「惰性物料」,不會危害人體,又稱所有皇后山邨及山麗苑食水樣本均符合香港食水標準。不過,不少居民仍提心吊膽,不敢飲用食水,更有人報稱飲用後肚瀉。
《香港01》抽取3屋苑共12個食水樣本
《香港01》記者昨日(4日)到皇后山邨3個單位、附近山麗苑2個單位抽取食水樣本,開水喉後以膠樽盛載500毫升食水,之後繼續開水喉10分鐘,再盛載500毫升食水樣本。《香港01》記者又以密實袋收集水龍頭濾水器內積聚的黑色顆粒,一共有5個樣本。
此外,富亨邨亨泰樓住戶陳小姐昨(4日)亦發現家中食水有黑色雜質,以同樣方法收集兩支水樣本。肉眼可見水中有黑色顆粒,靜置放置一會兒,顆粒會沉澱到膠樽底部。
浸大化學系以紅外線裝置檢測黑色顆粒
《香港01》記者委託浸會大學化學系高級講師何觀陞及其團隊,以紅外線吸收光譜儀檢驗黑色顆粒。每種物料吸收紅外線的波長各有不同,該儀器偵測哪些波長的紅外線被吸收,並在電腦產生成圖譜。
何觀陞指每種物料的化學結構不同,圖譜就有如指紋般是獨一無二。他說:「只需要和個別參考光譜對照,就能知道是甚麼物質。」
憑紅外線圖譜推斷為瀝青
12個水樣本之中,僅得富亨邨亨泰樓能過濾出肉眼可見的黑色顆粒。至於5個以密實袋盛載的樣本中,有3個樣本的黑色粒子太幼細,這次實驗無法檢驗,僅能檢驗皇后山邨皇頤樓31室,以及皇澄樓26室的顆粒。
團隊把黑色的顆粒放到紅外線吸收光譜儀,經過電腦分析,並與其他物質的圖譜比對後,認為與瀝青高度吻合。瀝青在全球用作水喉管內的塗層,能夠防止生鏽。
瀝青有機會釋出具致癌風險物質 專家料風險不大
翻查文獻,瀝青有機會釋出苯并[a]芘(Benzo[a]pyrene),這種多環芳香徑具有致癌風險。何觀陞說:「不過瀝青係惰性物料,唔會與其他物質迅速反應,萬一食咗落身體,應該唔會增加致癌風險。但如果喺水管內慢慢浸,個風險會提高。」
國際管線專業學會執行會長黃敬指瀝青一般常見於大廈水箱的頂部,用作防漏,估計部分跌入水箱之中。他曾接觸及觀察黑色顆粒,大部份直徑大於0.1毫米,認為房屋署日前加裝的過濾網應可阻截。不過,他估計部分顆粒在加裝濾網前已進入大廈水箱,故顆粒仍會持續出現2至3日,直至水箱循環去水至少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