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雄|把握網約車改革機遇,為「智慧出行」提速提效

網約車與的士業的矛盾已持續多時,最近終有突破。行政長官李家超要求運輸及物流局就規管網約車平台運作訂定標準和責任,包括確保運作安全及質素、對網約車司機要求、要有適當保險、為的士服務制訂網約營運環境、為市民提供優質點對點出行服務。運輸及物流局周二(15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提出規管網絡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立法建議。政府此次踏出改革重要一步值得贊許,透過妥善規管與有序發展,不僅能為智慧出行創造有利條件,更能促進點對點交通平台發展及自動駕駛等新科技應用,為市民和遊客帶來更優質的出行體驗。
有團體曾就網約車合法化進行調查,發現近76%受訪者認同網約車合法化,可見民心之所向。正如特首所言,自2014年首個網約車平台進入市場以來,一直沒有監管,的士服務質素亦未符合市民期望,情況不容再拖。現時,不少香港市民由的士轉投網約車懷抱,都因曾受的士司機「氣」,包括的士司機拒載、濫收車資、態度惡劣等。即使《的士司機違例記分條例草案》2023年年底已在立法會通過,的士司機有不當行為會被記分,但為何的士司機服務問題仍嚴重?最主要的關鍵是,的士未能如網約車平台的評分系統般透明。
網約平台評分系統確保服務質素
網約車平台不但設評分系統,且會暫停服務太差的司機帳戶,能對司機直接監察。在世界各地經驗都顯示,網約車行業發展,可迫使傳統的士行業變革,就像內地已有不少城市透過網約平台同時把網約車、的士都納入交通體系。現時,香港多了的士司機通過Uber、滴滴等網約平台接客,使用者能透過手機應用程序,查看司機信息和行程費用。特首推動網約車行業監管,提及必須為的士服務制定網約車的營運環境,促使網約車與的士共存競爭、加入平台接單。故此,的士司機自然會關注自己評分,良性競爭下能與網約車共同提升服務,為智慧出行城市營造有利環境。
港府規管網約車,正是完善網約車平台、提升整體點對點交通服務的契機。此舉不僅能推動新技術應用,更能為未來將自動駕駛車輛整合至現有規管框架奠定基礎。事實上,自動駕駛技術在香港已有實質進展:2024年12月,百度無人駕駛平台「蘿蔔快跑」已獲運輸署頒發自動駕駛先導牌照;至今年6月中,該平台更於東涌指定路段開展載客試行,發展勢頭蓬勃。在此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應是積極推動規管框架,透過制定合理標準,例如司機培訓、車輛定期檢查及乘客安全保障條款等,為網約車服務訂立清晰明確的要求標準。
規管網約車服務,為引入自動駕駛創造條件
再者,在網約車規範化後,港府可要求獲發牌的網約車平台在旗下車輛車廂裝設攝錄系統,監察司機駕駛行為、服務態度及乘客車上情況;同時提供旗下的士、網約車及客人出行習慣等數據。運輸署日後便可根據這些數據及路面擠塞情況,調整網約車牌照數量並完善交通基建。此舉不僅能促進的士與網約車的良性競爭,更能提升香港整體交通效率,同時為日後引入更多智慧出行技術,例如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奠定基礎。
網約車合法化爭議持續多年,這一深層次矛盾不僅影響市民和遊客的點對點出行體驗,更引發對的士業界的諸多不滿。上月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抵港考察期間,曾贊賞本屆政府在經濟、民生等多方面工作都「取得積極進展」。筆者欣賞近期政府在網約車問題上採取積極有為的作風,優先處理社會上共識的問題,以制定立法框架,從而推動香港整體交通的發展。期望當局日後能以更前瞻的視野,從智慧出行發展的高度持續優化規管,讓市民和遊客享受更便捷、安全的合法出行服務。相信通過完善的法例框架,香港不僅能解決當前的交通矛盾,更可成為國際點對點交通服務的典範。
作者張美雄是西貢區議員、大灣區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 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