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
由小學生變成中學生,進入新的學校、迎接學習新階段,難免會感到緊張和不安,同時又會充滿好奇和新鮮感。學生在學校學習,不僅是為了增加學科知識,更重要是透過群體學習,內化良好的行為、態度及價值觀,發掘自己的潛能。
今年中一的饒傲風同學,初來乍到,稚氣又可愛。他在學術及運動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以英文科的成績尤為突出,外籍教師Mr. Archer與他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除了專業的指導,還提供了情緒支援,提升了他的學習動力。還有,傲風熱愛羽毛球,經選拔後成為校隊,是隊伍中備受矚目的新星。熱衷於挑戰新事物的傲風,對Well-being learning Experience(WLE)的木匠活動十分喜歡。透過實際操作木工,他不僅學到實用技能,利用搥子親手製作各種木製品令他獲得滿足感,更領悟到匠人精神的堅毅及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此外,班主任溫學聰老師很想培育傲風的領導及社交能力,故委任其擔任班長一職。在同學眼中,傲風是一位稱職、具責任心和熱心服務的班長。他與同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互相扶持,成為彼此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夥伴。
然而,看似一切順利的傲風,其實曾因個人成長上的挑戰而面臨情緒困擾,一度對學習及社交失去動力。幸賴班主任和學校社工謝 Sir 的悉心關懷與支持,每周主動跟進他的情緒狀態,提供適切心理輔導,傲風得以度過難關,回復笑容。
傲風表示:「伍少梅中學充滿正面與鼓勵的氣氛,感謝老師和社工的教導和陪伴,他們給我機會尋求自己的道路。」回顧本學年,傲風最欣慰的是自己能代表學校參與羽毛球比賽,加強了自信心和對學校的歸屬感。他未來的目標是代表學校參與羽毛球學界比賽,期望能在更高層次的競技舞台上展現個人實力,為校爭光。
另一位中三的鄺樂堯同學,同樣是運動愛好者。說起樂堯,筆者還記得在三年前的中一註冊日與他母親交談,她直言「比起學校的組別、名氣或成績,我更重視選擇一所適合的中學。我想兒子成為一個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人,培養出貢獻社會的心,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行動。」讓筆者印象深刻。
樂堯感謝母親為他精心挑選志願中學,讓他在伍少梅中學度過與學業繁重的小學截然不同的生活,他感到自由、充實,更加投入學習。翌年,樂堯的弟弟入讀本校,身兼師兄和哥哥的樂堯為弟弟張羅入學事宜,細心地為他挑選合身的校服,老師也感歎樂堯能夠獨當一面。
在伍少梅中學已度過近三年時光的樂堯,坦誠直率,活力充沛,是老師的好幫手。他目前擔任圖書館管理員和貓義工,雖然他笑言自己參加學校職務是為了記錄服務時數和提升操行分數,動機不純,但只要看到他整理圖書和照顧貓貓的模樣,就知道樂堯認真對待工作,有愛心和具責任感,絕非投機取巧。
熱愛運動的樂堯,在父母的栽培下,從小接觸游泳、水球、獨木舟、滑浪風帆、冰上曲棍球和羽毛球等,可謂十項全能。他與任教體育科的吳峻鴻老師是志同道合的好友,經常討論體育賽事,偶爾切磋球技,一同享受運動的樂趣。雖然學校常規的體育課未有涵蓋所有運動項目,但都會提供資源上的支持,樂堯曾獲校方贈送羽毛球拍和資助,以支持運動發展。他認為自己身在福中,在父母和學校的支持下,他更能專注發展個人專長。樂堯的目標是加入香港代表隊,成為職業球員,退役後轉型為教練,薪火相傳,或者成為社工,服務社群。
筆者樂見傲風和樂堯兩位初中學生的茁壯成長,在往後的日子,老師會繼續栽培他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炬,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並在他們遇到挫折時給予鼓勵和支持,讓他們有信心堅持目標,成就自己。
伍少梅中學作為一所具前瞻性的學校,以建立「未來學校」、「幸福學校」和「社區學校」為目標。「未來學校」引入創新課程和透過多元的學習活動,設置不同的實境學習場地,讓學生體驗、學習和應用各種未來技能。此外,學校善用社區資源,積極推動服務學習,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回饋社會,成為「社區學校」。
最後,作為「幸福校園」,我們致力營造關愛的環境,接納和愛護不同背景的學生,老師實踐「臨在」的精神,陪伴學生在包容多元文化的校園中健康成長。每一位學生都蘊含無限可能性,有的在學業上精益求精、有的在課外活動中展現才華,有的在面對逆境時展示出堅韌的毅力。他們都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重新演繹了成功的定義。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在成長的舞台上發光發熱,發揮所長,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作者簡介:
李建文
中學校長、社會工作學士、社會科學碩士(輔導)、文學碩士(通識教育)、教育文憑。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副院士、香港教育大學亞太領導及變革研究中心教育領導學人。李校長一直相信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多年來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李校長關心基層學童及弱勢羣體的學習及生涯發展,並積極推動教育創新、培育未來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