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走訪德國古騰堡博物館 探究BAUHAUS排版美學之源

撰文:李嘉㑣
出版:更新:

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生活形態出現改變,使傳統工藝逐漸沒落。
幸好,近年懷舊熱潮再現,讓大家重拾昔日美好,而「活字印刷」便是其中一種回憶。
《一物》親身走訪德國古騰堡博物館,細說活字印刷前世今生,從中回望橫跨世代的排版美學。
鳴謝:德國國家旅遊局

印刷之父古騰堡(Wiki)
古騰堡著作《Gutenberg Bible》(Wiki)

早期西方印刷史:印刷之父古騰堡?

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源於中國,由畢昇發明泥活字印刷術。經歷四個世紀後,德國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研發金屬材料製活字,該技術很快由德國傳至世界各地。

活字印刷的歷史,就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籍。談起早期西方印刷史,一定離不開介紹古騰堡,他生於德國美茵茲(Mainz),並在1439年發明活字印刷,利用油墨與機械化模式印刷書籍,從而變相可以大量生產,價錢亦相對便宜,為印刷工業貢獻良多。

古騰堡博物館展示的活字印刷工具(李嘉㑣攝)
古騰堡博物館導賞員即場採用活字印刷印製(李嘉㑣攝)
古騰堡博物館導賞員即場採用活字印刷印製(李嘉㑣攝)

特別在文藝復興時期,機械活字印刷掀起大眾傳播浪潮,透過報紙、雜誌、書籍等媒介,讓資訊流通各地。而古騰堡著作《Gutenberg Bible》,乃是西方首本以活字印刷製成的聖經,並因極高排版美學和技術水平而廣受讚譽。

1455年,這位德國人完成印製聖經,其《Gutenberg Bible》每頁有42行,大約只打印了180本,有些印在紙上,有些則印在牛皮紙,據說副本每張售價為30弗羅林(Florin),等於一個普通店員三年人工。儘管如此,它比手抄聖經還要「平靚正」,後者更需要長達一年才能完成,以前書籍屬於奢侈品,現今卻是唾手可得。

香港人講求「快」,事事分秒必爭,而當年活字印刷,則是慢工出細貨,設置每一頁,都需要花上大半天時間,還有一連數繁複工序,才能印好一頁。1500年前的印刷書籍,被稱為「Incunabula」,由於未出現活字印刷前,書籍必須手工書寫,因此價錢十分昂貴,而這些古老印刷品,在古董市場亦佔有一席之地。

德國人為了紀念古騰堡,不但於當地設置古騰堡博物館(Gutenberg Museum)與雕像,來回望早期印刷史。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書籍和印刷博物館之一,兩本古騰堡原始聖經更是該館的鎮店之寶,參觀者不但可以體驗活字印刷的魔力,還能看見跨越數個世紀的印刷機,細閱世界各地的印刷歷史。

「Avantgarde-Bauhaus-Corporate Design」展覽(官方海報)

回望BAUHAUS排版美學

從前活字印刷用來傳播資訊,現今這種技術則被運用於廣告、設計或產品之上,近年復古印刷開始興盛,人們沉迷於它所帶來的樂趣。鑑於BAUHAUS 100周年之際,古騰堡博物館特別設置展覽,名為「Avantgarde-Bauhaus-Corporate Design」,旨在讓大家回望BAUHAUS如何徹底改變圖形與通訊設計,由於BAUHAUS印刷藝術分為多個階段,其展覽更記錄下BAUHAUS風格及怪誕字體的創意設計與功能意義。

排版於活字印刷之中,是一種特殊美學;而其手工藝更是藝術,這也是古騰堡博物館想傳遞的重點之一。該展覽分為幾個部份,從Lyonel Feininger、Wassily Kandinsky、Oskar Schlemmer、Johannes Itten、Paul Klee等大師設計,展示出威瑪(Weimar)古典主義至Herbert Bayer與Joost Schmidt廣告設計的發展。

點擊看更多BAUHAUS排版美學:

+1
Joost Schmidt設計作品(BAUHAUS 100)
1923年,Herbert Bayer為BAUHAUS出版首本刊物,這本小冊子給予別人一種特別的印象,因為封面只利用大楷字母,更採用紅藍交替為主。(BAUHAUS 100)

BAUHAUS風格影響後世深遠,今次展覽展出大量作品,如平面設計、字體、藝術、印刷等作品,都是經典之作。而像是Herbert Bayer和Joost Schmidt等平面設計師,創造出所謂的「BAUHAUS文字編排」,並主張可讀性比美感更為優先考量,從而呈現簡單清晰的平面設計。

設計師Herbert Bayer(MoMA)

而Herbert Bayer是BAUHAUS的御用字體設計師,他在包浩斯設計學院(Staatliches Bauhaus),既是學生又是老師,他亦曾在德國版《VOGUE》擔任藝術總監,於平面設計、字體、廣告設計等領域貢獻良多,並創作出Universal Alphabet字體,僅由細楷字母所組成,成為BAUHAUS的代表性字型。

當年不論的字型、排版與幾何圖形的編排,呈現出BAUHAUS美學觀之餘,也凸顯了活字印刷的手工藝。

BAUHAUS活字印刷(Martina Pipprich攝)
Herbert Bayer設計出Universal Alphabet字體,並成為BAUHAUS簽名字體。(widewalls)
由Herbert Bayer設計排版(BAUHAUS 100)

活字印刷的興衰起伏

傳統工藝需要做好文化保育,才能夠流傳下世。不過隨著時代轉變,活字印刷竟然再度復活,實在難得。由於這種技術相當花費功夫,先要將字粒執好,再設計排版,然後才可以拿去印製,效率慢而且麻煩,但這種勞力是有回報的,其效果頗有質感外,也讓我們重新認識文字的美好。

反觀香港情況,中上環一帶,全盛時期有多達200間活字印刷公司,這種手藝曾經在港輝煌過,但卻被柯式印刷、數碼印刷、雷射印刷等取代,現已步入夕陽工業。

活字印刷由興盛走向沒落,再度回潮,多得上天眷顧,讓這項手藝得以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