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雜誌《Interview》無限期停刊 過百荷里活明星都影過封面

撰文:朱奕錦
出版:更新:

在新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紙媒雜誌停刊已經屢見不鮮。本週傳來《interview》雜誌無限停刊的消息,令國內外時尚界和媒體界瘋狂洗版,這本陪伴大家走過49個年頭(1969年—2018年),即將迎來50週年的美國潮流文化雜誌,在資金短缺、拖欠薪金、藝術總監Karl Templer性騷擾醜聞等風波的狂轟濫炸之下,讓大家帶著遺憾,同它告別。

美國權威雜誌WWD在5月22日貼文公佈《Interview》停刊(Twitter截圖)

Interview每個人有15分鐘的機會成名

這本見證了大半個荷里活時代變遷的雜誌,由美國著名普普藝術家(Pop Arts)Andy Warhol和英國記者John Wilcock在1969年創立。作為20世紀在藝術界享有盛名的人物之一,Andy Warhol開創性地與全球名人、藝術家、歌手、思想家等進行日常生活對話,譬如早餐吃什麼、內衣穿什麼、幾點做瑜伽等等,看似「無聊」的話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紐約掀起熱潮,為讀者剖析鎂光燈下的人物平日的生活細節。鼎盛時期的《Interview》,更被被譽「The Crystal Ball of Pop」(流行水晶球)。

而Andy Warhol的另一個大膽嘗試,就是邀請大量有衣著品味的家庭主婦或富商女友登上《Interview》的封面。這一大膽前衛的嘗試,引起大眾密切關注。Andy Wahol有這麼一個理論:每個人有15分鐘的機會成名。他告訴美國演員Glenn O’Brien:「I tell everyone to be on the cover of Interview.」

普普藝術就是將日常事物或人們習以為常的大眾圖像引入藝術,鼓勵大家關注生活的細節。所以在Andy Wahol的心目中,《Interview》不只有名人紅星,而是「每個人」的平台。

《Interview》創辦者、普普藝術家Andy Warhol(視覺中國)

《Interview》是雜誌,更是一件藝術品

熟悉時尚的朋友都知道,《Interview》的封面絕對是其一大亮點,它將某個年代最流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作為封面不得止,而且在視覺設計上的造詣非常高,有別於傳統時尚雜誌拍攝手法,大膽前衛,風格多變,不時都透露出濃烈的普普藝術氣息。這可能源自Andy Warhol的多重身份—印刷家、電影攝影師。每一位登上《Interview》封面的人物都是當時的時代先鋒,它不止是本雜誌,更是時代的標誌,是一件藝術品。

早期的《Interview》封面(ig圖片)
+3

半個荷里活明星都做過《Interview》封面

在《Interview》近半個世紀的「生命」裡,為它拍攝封面的明星、歌手、名媛等數不勝數,好似Madonna、Nicole Kidman、Leonardo DiCaprio、David Bowie、Scarlett Johansson、Emma Watson、Mariah Carey、Keira Knightley等等,個個大紅大紫,在《Interview》都有他們的蹤影

曾經在2015年的金九刊(在時尚圈中,九月份的雜誌封面是一年中最有分量的,其次是十月份,因此圈中有一詞為「金九銀十」),《Interview》採用一班時下最hit的名人紅星自拍作為封面,包括Kim Kardashian、Zayn Malik、Selena Gomez、Miley Cyrus、Madonna、Jennifer Lopez、Victoria Beckham、Mert Alas。儘管反響不大,但這樣的想法創新、有趣,在同類雜誌中獨樹一幟,並對當時社交網絡的利與弊進行探討。

天后Madonna為《Interview》拍攝的封面不計其數,看見雜誌的地位非凡(ig圖片)
+2
2015年金九刊採用一班時下最hit的名人紅星自拍作為封面,包括Kim Kardashian、Zayn Malik、Selena Gomez、Miley Cyrus、Madonna、Jennifer Lopez、Victoria Beckham、Mert Alas(Facebook圖片)

Andy Warhol之後的《Interview

1987年,Andy Warhol逝世,兩年後,《Interview》被藝術收藏家Peter Brant收購,一直運營紙至今。進入商業時代的《Interview》,在內容設計上都有所變化—60%文字訪問,40%廣告,儘管如此,但雜誌的封面同內頁依然保持前衛、與眾不同。1990年,美國作家Ingrid Sischy加入《Interview》做主編,她將普普插畫風格的封面變為以當期雜誌焦點人物人像攝影作為封面,但封面人物爭議聲不斷,銷量滯銷……Ingrid Sischy在2008年便宣佈離職。其後亦有曾在《V Magazine》擔任主編的Christopher Bollen接棒,在他一年半的任期內,《Interview》並沒有太大的改進。在新媒體爆發的年代,法國形象設計師Fabien Baron和美國演員Glenn O'Brien聯合擔任主編,首期便請來超模紅人Kate Moss作封面人物。在這十年間,雖然封面同內頁始終秉承Andy Warhol的精深,但終究是在互聯網和商業化的年代中夾縫求生,樹欲靜而風不止,或者是因為太注重藝術的表現,而忽略了商業。《Interview》在經歷這樣的滑鐵盧之後,最終成為時代的「棄子」。

2008年,Fabien Baron和Glenn O'Brien為《Interview》打造的第一期刊物,以「Relaunched」為主題,邀請紅人超模Kate Moss拍攝封面,紅色的漸變,黑色的面具,加上白色的字體,營造出強烈的視覺衝擊(Facebook圖片)

儘管如此,《Interview》對時代的影響力是不可磨滅的,它記錄下時代的變遷,為大家留下永恆的經典。在新媒體時代的衝擊下,不少雜誌已經不再出版紙質版,好似《Instyle》、《Nylon》、《Teen Vogue》等。在這個充斥著網絡的年代,紙媒何嘗不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它的價值和質感是無可替代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