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土地大辯論】維港以外近岸填海 有機會乘電車跨過大海?

撰文:陳展希
出版:更新:

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諮詢已於4月底展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項的建議,當中分為短中期選項,中長期選項及概念性選項。6個中長期選項(即有潛力於未來大約10年至30年內提供額外土地)中,包括幾個爭議性的選項,如維港以外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及發展多個新界新發展區,其他選項還包括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發展東大嶼都會及發展內河碼頭用地。
其中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的建議中,估計可提供400至490公頃土地,但估計需時10年以上。政府挑選了5個填海的選址,包括屯門的龍鼓灘、北大嶼山的小蠔灣和欣澳、沙田的馬料水及青衣西南。網民對於填海工程的建議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維港海岸線在填海後會收窄,有朝一日也許會如《櫻花樹下》的歌詞,「乘電車跨過大海」也不是夢。

維港以外近岸填海

面積:400公頃 - 490公頃
估計可建單位:19.1萬至34萬伙
✓    填海能創造大片新土地,可為新社區的綜合規劃提供較大彈性
✓    不需收回私人土地及安置居民,對現有土地用途影響較少
✓    是建立土地儲備最合適可行方法,以應付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
✓    可接收處理本地產生的公眾填料
✗    部分填海地點鄰近生態敏感區,並會造成空氣污染、噪音等問題
✗    需要大量資本投資,土地發展過程需時10 年或以上

政府挑選了5個填海的選址,包括屯門的龍鼓灘、北大嶼山的小蠔灣和欣澳、沙田的馬料水及青衣西南。(香港01製圖)
填海由規劃至落實完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經過可行性研究、公眾諮詢、向立場會申請撥款等等,整個發展過程最少10年。(香港01製圖)
不少環保人士擔心填海破壞海洋生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不點名批評有環保人士「代海出聲」反對填海,她稱要為居於水深火熱的小朋友發聲。(香港01製圖)
其他「土地大辯論」的建議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