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醫生怒斥公營醫療「五大弊病」:不用沙士重來 隨時可爆煲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上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一番「捱義氣論」,引發社會再次關注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問題。生病的,不單是病人,本港的公立醫院其實亦早已「病入膏肓」。
上月底在醫生申訴大會上炮轟政府「有5,000億畀得起去起人工島,攞百分之一出嚟畀醫療得唔得?」的,是瑪麗醫院內科醫生郭宏駿。他近日接受《香港01》專訪時直言,行醫十年,親眼目睹公院服務「百病叢生」,最少可歸納出「五大弊病」。
滿腹怨氣,令這個素人醫生亦看不過眼,不禁憤然聲討,痛斥現時系統只由醫護勉強支撐著,隨時會「爆煲」,「唔使去到SARS(沙士,非典型肺炎)咁嚴重,可能流感疫情控制不到,個系統都會爆!」

瑪麗醫院內科醫生郭宏駿行醫十年,親眼目睹公院服務「百病叢生」,最少可歸納出「五大弊病」。 (林若勤攝)

郭宏駿是瑪麗醫院的駐院專科醫生,畢業後在內科工作已有十個年頭,眼見公營醫療系統服務逐年走下坡,他毫不諱言,直斥毛病實在不勝枚舉 ,最少可歸納出「五大弊病」,雖然部分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但就令醫生白白浪費了不少時間,直接影響到服務質素。

郭宏駿認為,醫生每天都需費神、費時去處理小問題,十分不值,而小問題最終只會累積成為大問題。 (林若勤攝)

弊病一:儀器不敷應用

郭宏駿舉例指,內科曾發生18個醫生「爭奪」1部超聲波機的情況,他解釋,不少病人需要以超聲波機抽肺積水、檢查心臟,但高層以為一部超聲波機已足夠,結果令醫生亦需「排隊輪候」,「即使醫生上午有時間,亦要等儀器等到下午才能幫病人。」

 

弊病二:電腦系統失靈

郭宏駿透露,病房中的電腦並不充足,10多名醫護需共用4、5台電腦,當中或只有1部電腦有打印功能,每天繁忙時間就會「爭電腦」。而電腦系統亦間歇性出現失靈,如硬件不能支援軟件、軟件出現故障等,「試過有次睇門診,連續好多個病人都開不到X光片,需要用15至20分鐘重啟電腦。」他更聽聞在數年前有醫院突然全院電腦「當機」,「半小時後才能恢復,這樣其實對病人會造成危險。」

支援職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多年來人手卻一直不足,以致影響服務提供。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弊病三:支援職系人手短缺

支援職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多年來人手卻一直不足,以致影響服務提供。郭宏駿說:「例如不夠人把病人推去照內窺鏡,醫生要等待病人到來,結果需要OT(超時工作)。」人手不足更曾令險象環生,「實驗室不會接受(抽取後)兩小時以外的血液,因質素不好,但就試過差點不能及時(把血液)送到去,病人險要抽多次血。」

醫生「白等」、瑣事又多 浪費時間

郭宏駿認為,醫生每天都需費神、費時去處理上述瑣事,十分不值,而小問題最終只會累積成為大問題。他稱因難以接觸負責採購儀器及器材的部門,「上層與下層之間沒有橋樑,想反映問題亦無方法。」他並指採購部亦不關注產品質素,只著眼於價格,致使常現故障,維修成本亦高。

內科病床佔用率經常爆滿,內科不斷在電視機底、洗手盆下加設臨時病床,令病人與醫生叫苦連天。 (資料圖片)

弊病四:病床爆滿 超額一倍

內科病床佔用率爆滿,已不是甚麼新鮮事。郭宏駿則反駁,在十年前絕非如此,「10年前的夏天一般(佔用率)只有六、七成,八成已覺得好爆滿,但現在很少可以低於100%,冬天時更可能接近200%,最誇張見過一間(可容納)30人的病房,有58個病人。」

治療室亦加床 護士看不到 危機四伏

他指問題在近5、6年日漸嚴重,內科偶爾需向其他專科借用病床,亦不斷在電視機底、洗手盆下加設臨時病床,令病人與醫生叫苦連天。他更透露,部分醫院甚至會把病床放置於本用作存放儀器、用品的治療室,「護士其實睇不到佢,對病人來說很危險。」

公眾或認為不少公院內科醫生流失至私營機構,惟近年不少反而流失至其他專科。 (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弊病五:醫護人手不足

公眾或認為不少公院醫生都流失至私營機構,惟郭宏駿卻坦言,近年不少畢業兩、三年的年輕醫生,反而由內科流失至其他醫院,或其他專科如眼科、家庭醫學、放射科等部門。他解釋,因內科工作量大,需要通宵當值,又有很多奇難雜症,容易出錯,令醫生壓力很大。

他指內科的性質亦是關鍵原因,「例如在眼科,醫好病人的白內障,病人能看到東西,會多謝你。但內科是不能根治之病,即使幫了他,他仍會有糖尿病;即使你幫他很快出到院,他會覺得是因自己的病簡單,而非因醫生的努力。」

寧願重新考試、再培訓 誓要轉科

欠缺成功感、滿足感,令不少醫生選擇離開內科,即使轉投其他專科,需要重新參加數個考試,並需再受培訓多6、7年,才可成為該專科的醫生,亦在所不惜。郭宏駿指十年前內科醫生大多有5年年資,但現時流失率極高,「例如今年有10人入來,下年其中3至4人已離開。」

流失率高,留下來的醫生工作量更多,「放工」後或需處理文書工作,周六亦需加班約6小時。 (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郭宏駿形容,目前的狀況早已超過臨界點,只由一眾醫護勉強支撐著,認為隨時會「爆煲」。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工時極長、工作量重

流失急速,留下來的人就更苦不堪言,工時極長,「放工」後或需處理文書工作,周六亦需加班約6小時,吃飯只能「囫圇吞棗」,睡眠亦不充足。他並指,現時每位醫生在病房需照顧約15個病人,加上每小時在門診診治的病人約有12個,一天下來需處理的病人可以高達100人。

早已過臨界點 隨時爆煲

郭宏駿形容,目前的狀況早已超過臨界點,只由一眾醫護勉強支撐著,認為隨時會「爆煲」,「唔使去到SARS咁嚴重,可能流感疫情控制不到、病毒變種,個系統都會爆!」他狠批問題歸根究底,在於政府缺乏長遠規劃,「落後了十幾二十年,仍以二十年前的人手及資源處理問題。」

郭宏駿本對醫生一職滿懷抱負,可惜在公院惡劣的工作環境下有志難伸。 (林若勤攝)

不介意付出 只求有人欣賞

「醫者父母心」,郭宏駿本對醫生一職滿懷抱負,可惜在公院惡劣的工作環境下有志難伸,「已不停努力,但仍被人埋怨,管理層又唔理我哋,做嘢都會氣餒。」不少醫生對公院心灰意冷而萌生去意,郭宏駿亦坦誠道:「其實如果有機會,相信所有醫生都會考慮(離開),我們不是介意繼續服務,而是有無人知我們付出得多,有無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