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戲院】歷史地標70周年 全新飛拱建築標誌暗藏保育致敬之意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皇都戲院/ 歷史建築/ 保育】上世紀一個重要的歷史地標皇都戲院,是香港演藝殿堂的見證者。香港一直都是娛樂文化名城,在藝術文化、音樂、演藝等多方面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可惜在歷史的洪流之下,皇都戲院經歷過多次改建最後於90年代末結業,幸好近年得以重啟保育計劃,並在尊重傳統的同時,融入時代元素進行革新設計,今回就來看看皇都戲院藉著70周年而最新釋出的標誌,寓意著皇都即將以全新面貌重生成為新一代的文化綠洲。

新世界提供相片

皇都戲院的前身是於1952年落成的璇宮戲院,位於有「小上海」之譽的北角,曾經擔當著重要的文藝傳承者的角色,將大量世界經典的音樂、歌舞以及電影在本地呈現,上映過著名經典《仙樂飄飄處處聞》,不少世界頂級大師及組合都曾在內演出,如英國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以至是華語流行曲先驅歌后鄧麗君等,而且他們的演出有些更是本地首演的,可見得皇都的重要地位。

皇都戲院天台的桁架建築「飛拱」(新世界提供相片)

於2020年,皇都戲院公開拍賣並由新世界集團投得,隨即展開皇都戲院保育計劃,保留並修復這座一級歷史建築,包括天台的桁架建築「飛拱」以及門外的「蟬迷董卓」浮雕。經過兩年多的歷史研究、搜集文物以及記錄口述歷史的過程,慢慢重整出皇都於50至80年代的文化樂章。

藉著踏入70周年,特意向其歷史致敬,以皇都昔日標誌為藍本,以現代設計重新演繹,加上保育團隊過去兩年來搜集的文物,包括舊門票、戲橋、制服等作為參考,近日終於釋出全新的皇都復刻標誌,當中用上了特別設計字體由右至左臨摹出「皇都」二字,並仿照「飛拱」而設計出整體圖案,至於用色方面則以象徵劇院帷幕的酒紅色及金色為主調,寓意著皇都重生以及傳承過往輝煌娛樂文化。

皇都踏入70周年,新世界發佈新皇都戲院標誌,靈感源自保育團隊搜集的文物,參考皇都昔日標誌及天台桁架建築。(新世界提供相片)
新世界提供相片

另一方面,周年慶亦為大家帶來沉浸式歌舞晚宴《皇都之夜》以紀念過去70年的璀璨輝煌,在餐飲方面由K11 MUSEA內米芝蓮一星中菜餐廳「夜上海」主理,特別參考50年代夜總會餐單而精心設計。晚宴亦呈現出一幕幕昔日精彩場景,包括逾20件珍貴舊物包括50年代電影戲橋、多款不同舊戲票及昔日照片等。皇都戲院是為本地音樂文化重要的推動角色,於是亦邀請「香港DJ之父」Andrew Bull精心編排歌舞表演,令來賓穿梭於50年代歌舞昇平的璇宮戲院舞廳、60年代中西文化交融經典金曲夜總會歌廳,以至到70、80年代香港輝煌的士高狂熱舞池,實是匠心獨運的設計。沉浸式歌舞晚宴過後,《皇都之夜》菜單依然可以於「夜上海」餐廳的網頁接受公開預訂讓人再三細味歷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