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自己‧圖輯】與其執著於成敗 不如尋找跑步對自己的意義 

撰文:曾柏熊
出版:更新:

數月前《ASICS跑出自己訓練企画—ASICS Pacer》展開;
組成的20名成員中,包括了因為跑步途上遇上樽頸而想退一步調整思緒的資深跑手、也有純粹希望通過一起跑的經歷,傳播和享受快樂的熱血跑手。雖然最終只有兩名優勝者,可以得到2020年東京馬拉松的參賽資格。多數人除了跑完兩場不求突破個人時間紀錄,只求用訓練得來的穩定步伐,引領同行跑手,分享超越舊我的快樂經歷外,其實沒有什麼物質的收穫;然而從早前訪問過幾位ASICS Pacer的跑步故事中認知,這次企画最重要得著,一直在於啟發他們重新思考長跑的意義所在;
正如兩位最終優勝者Sharon和Ray般,論速度與耐力,他們未必是最頂尖的跑手。卻憑對待訓練時的認真態度和領跑過程中展現出喜愛長跑運動的熱情,甚至不惜負傷等等,都要走上賽道完成承諾了的使命,證明了跑步的目的與定義,從來沒有既定的準則。
不厭其煩地再問各位,你又是為了什麼而跑呢?
攝影:高仲明、羅君豪、余俊亮

「能夠從20名隊友中勝出,絕對喜出望外;我一早知道企劃最終會選出兩位表現優勝者,但實在從未想過是自己,尤其我們當中有不少隊友是長跑教練、有六大馬的Sub-3跑手、也有全馬千金小姐...無論實力和控速都比我好得多,所以我一直覺得可以陪跑已經很滿足,志在參與和認識新朋友。」Sharon分享自己成功通考核,從一眾ASICS Pacer中脫穎而出時,臉上依然是那標誌的「天然呆」,直言對於這個結果,至今依然難以至信。或許她真的正如自己所形容,並非一個刻意追求勝利的人,但其實她的態度與表現所以受到教練認可,卻從她看待Pacer這個角色中,找到她在賽道上與別不同的特質。

ASICS Pacer—Sharon

是次ASICS Pacer的任務,除了出席《香港迪士尼樂園10K Weekend》和《港島10公里賽》兩場比賽,為參賽跑手配速之外,其實還需要通過一次考核;20位Pacer安排在寶雲道上,按各自負責的4分30秒、5分鐘、5分30秒和6分鐘配速,完成7公里的路程。首3公里可以如常看錶計時,但後4公里,卻只可純粹憑感覺跑,兩位跑出最接近目標時間的Pacer,加上平日出席訓練時的表現因素,便可成為企画的優勝者,Sharon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該考核中只比目標時間跑慢了4秒,速度平均得驚人,成功取得2020年東馬參賽資格。但其實這並非Sharon勝出的唯一原因,更重要,還是基於她對Pacer角色的執著。舉個例,《港島10公里賽》的比賽的一星期前,Sharon才剛帶着比賽中受傷的小腿從那霸馬拉松回港,及至治療師本來都建議她放棄上線,好好養傷。

憑藉優異的考核成績,以及企画過程展現的態度,令Sharon在20名ASICS Pacer中脫穎而出。

「不可能,做Pacer是一種責任,也是我和團隊的約定,既然應承了,忍痛也要完成!」Sharon堅持置傷患於不顧,吃過止痛藥後便上線,如常擔任5分30秒的Pacer。首4公里的表現尚可接受,但跑了幾條斜路之後還是觸傷舊患,忍着痛楚,都要發揮出自己練習得來的成果,完成為跑手配速的責任。如此勉強,更可能會影響她日後比賽時,再創個人佳績的發揮,卻在她眼中,這種任性與義無反顧地跑,才能展現長跑在她心中的真正意義。她說:「我記得比賽過程中,有跑手問我們,是否只要跟着跑就可以在55分鐘內完賽;我便叫他們相信我們,只要在衝線前比我們快一點點即可。最後有很多跑手都選擇跟在我們後面,他們最終完賽並成功PB後,更主動找我們拍照和道謝,這種一起成就目標的感覺,比得獎更令我滿足。未來數星期我要跟治療師的指示,收腳全休了,但我還是覺得很有意義,因為我完成了Pacer的責任。」

ASICS Pacer—Ray

責任感,是令Sharon可以跑下去的原因,這個原因對她來說十分充分,卻並非應用到所有人身上都有相同效果。另一位ASICS Pacer優勝者Ray,便認為從Pacer的生活中找回往日跑步的熱情,才是令他令他全心投入是次計劃的主要原因。本身是一名體育老師的他,自少喜愛長跑運動,及至投身社會後,亦不忘以自己最喜愛的運動回饋社會,擔當不同組織的長跑教練。但由於近年老師的行政公作愈見繁重,令他無法兼顧教練工作,平日最多只可參加個別周末賽事,寓賽於操,漸漸令他感覺離長跑界愈來愈遠,甚至已經脫節了。他說:「以前我以為做體育老師,不過跟學生打打波、上課練習罷了,原來可以忙得連練習時間都欠奉,失去一個跑步的社群,無疑令日子有點失落。直至有一天,我以前教班的學生跟我介紹ASICS Pacer企画,令我覺得可以走出教練角色,不用加重工作量,又可跟別人一起跑,試試也無妨,因而加入了這個團隊。」

ASICS Pacer令Ray重拾往日長跑的團火。

重回訓練後,Ray直言他因此而重新找到過去練跑的熱情,對於目標是幫助跑手的Pacer團隊來說,他認為個人的得著其實更多,說起來都令他感覺有點慚愧。

Ray說:「我在參加ASICS Pacer之前,從未試過接觸配速訓練;報名時以為按自己的10公里PB來看,能力上可輕鬆做到4分30秒,但原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隊內有太多比我更出色的跑手,我亦已跑不回自己最佳狀態,於是教練徐弘泰亦將我調整到5分鐘的組別,初時都有些不開心,覺得自己老了。但其實要找到穩定的配速,還是需要透過平日的訓練以提升個人能力,比想像中辛苦得多,有時自己都跟不上,卻在過程中,找到往日內心的團火。最後我在寶雲道的考核中,只比目標時間慢了11秒;訓練的結果看似只可應用在Pacer的角色上,但其實我最近為自己定下了3小時30分完成全馬的目標,要實現的話,剛好就是要做用5分鐘配速。如果不是參加了這個企画,我自己做多100次,都不可能做到這個時間,只會心急地胡亂加速,衝一個自以為是的時間,欠缺紀律,30公里後便很容易爆。現在練好了穩定控速,對計劃和完成目標時間亦更有信心。亦更深刻地令我感覺,做Pacer幫助別人外,亦充分實現了我的個人目標。」

長跑路上,每個人總會有不同的思索,有時太過執著人為定立的數字目標,不如同時嘗試領略長跑對自己的真義,漫漫長路,自然沒有一段會感覺白過。 

《ASICS跑出自己訓練企画—ASICS Pacer》回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