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玻璃樽是相對安全且環保的飲品包裝選擇,但一項最新研究卻顛覆這項認知。法國食品安全機構(ANSES)的一項研究發現,玻璃樽裝飲料中的微塑膠含量,竟然比塑膠樽或金屬罐裝飲品高出5到50倍,研究團隊坦言結果「出乎意料」,也引發關注。
【圖輯】點圖放大看懶人包👇👇👇
根據外媒「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這項研究近期刊登於《食品成分與分析期刊》(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由ANSES研究主任杜弗洛斯(Guillaume Duflos)領導,團隊針對市售的檸檬水、冰紅茶、啤酒與汽水等常見飲品進行微塑膠含量調查,並比較不同包裝材質的影響。研究顯示,玻璃樽中的飲料平均每公升含有約100個微塑膠顆粒,明顯高於塑膠樽與金屬罐裝的平均值。
究竟這些塑膠來自何處?共同研究者伊斯琳查布(Iseline Chaib)指出,這些微塑膠顆粒的形狀、顏色與化學組成都與玻璃樽蓋外層的油漆相符。研究推測,玻璃樽在儲存與運輸過程中,樽蓋間的摩擦可能產生微小刮痕,進而釋出肉眼難以察覺的塑膠微粒,最終進入飲品之中。
【相關圖輯】性愛研究揭「陰莖驗出塑膠微粒」疑是不舉真兇 睾丸、精液都中招(點圖放大瀏覽👇👇👇)
令人意外的是,即使在相同包裝材質下,不同飲品的微塑膠含量也存在明顯差異。以玻璃樽為例,啤酒每公升平均含60個微塑膠顆粒、檸檬水為40個、汽水則為30個,而紅酒則幾乎不含微塑膠。至於塑膠樽與金屬罐裝的飲品,平均每公升僅檢出1.6到4.5顆粒。這些數據的不一致性,目前尚無明確解釋,研究團隊表示仍須進一步分析。
這項研究再次提醒民眾,包裝選擇與使用方式對於食品安全具有關鍵影響,微塑膠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健康風險日益受到關注。現有研究已指出其可能導致慢性發炎、荷爾蒙失調、DNA損傷、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問題甚至某些癌症。雖然目前尚無全面結論,但ANSES建議消費者採取預防措施,例如飲用前以水與酒精清潔樽蓋,或簡單地吹掉表面塵屑,據稱能減少高達六成的微塑膠污染風險。
【相關圖輯】屍水倒入下水道!英國推「水葬」陷道德爭議 亡者尊嚴何在?(點圖放大瀏覽👇👇👇)
延伸閱讀: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