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烏「團結之道」爆農產品利益之爭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隨着俄烏戰爭邁入第二個年頭,邊境上的穀物之爭只是漫長的拉鋸戰中,龐大經濟成本的冰山一角。

1933年是烏克蘭的饑荒之年。登上蘇聯權力巔峰的史達林在1932年結束他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城市強推工業化,並「成功」落實農業集體化政策;身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為這場「成功」付出慘痛的代價,共產黨不顧收成不如預期,要求農民依計畫上繳穀物,最終為了達標,迫使農民繳出下次收成所仰賴的種子,榨幹農村的所有剩餘,餓死了數百萬人。歷史學家史奈德(Timothy Snyder)表示,史太林故意放任幾百萬烏克蘭人餓死,這是種族滅絕的經典案例。

90年後,食物再度成為俄國人對付烏克蘭人的武器。俄國總統普京在2022年2月引爆戰爭後,封鎖黑海港口,扼殺烏克蘭出口穀物的經濟命脈。俄、烏兩國在聯合國和土耳其的斡旋下,去年8月達成協議,開放部分黑海港口出口穀物,但毀損的橋樑、佈滿水雷的海域,讓運輸作業極為緩慢。

為了聲援烏克蘭,歐盟開通了「團結之道」,允許烏克蘭農產免關稅、不受配額限制,經由東歐鄰國銷往中東、非洲等地。然而,團結之道開通不到一年,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紛紛「喊卡」。

羅馬尼亞農民於今年4月 7日在歐盟委員會辦公室外抗議穀物價格和廉價烏克蘭穀物湧入羅馬尼亞。(Reuters)

一名羅馬尼亞農夫說:「我為烏克蘭悲傷,也為我自己心痛。」

倉庫堆滿滯銷的小麥,面對烏克蘭穀物的廉價競爭,他陷入破產危機。團結之道開通後,理應只是過境的烏克蘭小麥、玉米、油菜籽、葵花籽和葵花油流入當地市場並拉低價格。戰爭爆發以來,擔憂唇亡齒寒的波蘭全力支持烏克蘭,收容難民、送出大批武器,但今年4月初,波蘭農人的拖拉機和載滿烏克蘭穀物的卡車,在團結之道邊境對峙。憤怒的農人還對波蘭農業部長科瓦爾茨克(Henryk Kowalczyk)投擲雞蛋,逼迫他下台。

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團結之道開通後不久,東歐農民在去年9月就抱怨,大量湧入的烏克蘭穀物堵在鐵路、公路和港口上,遲遲無法送達目的地,由於缺少追蹤系統,這些滯留的穀物混入當地生產的穀物,以低廉價格賣給下游廠商,製成麵粉、麵包、糕餅暢行歐盟市場,但烏克蘭的農藥和環保管理較為鬆散,生產成本遠比歐盟農民低。蜂擁而入的烏克蘭農作物還推高了東歐國家的運輸成本,讓當地農民的處境雪上加霜。

波蘭農業部長科瓦爾茨克(Henryk Kowalczyk)早前被當地農民投擲雞蛋,逼迫他下台。(gov.pl)

波蘭籍的歐盟農業執行委員沃伊切霍夫斯基(Janusz Wojciechowski)漠視這些警訊,宣稱「來自烏克蘭的作物沒有對歐盟農民造成任何破壞或負面影響,也沒有惡化價格。」科瓦爾茨克則鼓勵農民囤積穀物,「因為價格還會漲」。然而,全球的穀物價格已經從去年初的高點腰斬。

波蘭將在今年下半年選舉,目前執政的右派法律與公正黨立場保守,堅決反俄凝聚了民意,卻因為烏克蘭穀物得罪了農村的鐵票倉。黨領導人卡欽斯基(Jaroslaw Kaczynski)急忙與科瓦爾茨克切割,換上新農業部長。波蘭等東歐五國單方禁止烏克蘭穀物進入本國,明顯違反歐盟自由貿易的規範,可是沃伊切霍夫斯基不願對簿公堂,而是動用歐盟農業急難金連續加碼補助,以換取這些國家取消單邊禁令,但這引發未能捍衛歐盟條約的爭議,並助長了「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的風氣。

國際糧商坐收漁翁之利?

歐盟農業委員會決定,根據每個國家前五年各自的庫存平均值,評估目前庫存量是否受到烏克蘭穀物流通影響,如此一來,羅馬尼亞並不符合補助標準。但沃伊切霍夫斯基否決了自己設下的標準,表示羅馬尼亞是暢通烏克蘭穀物的重要樞紐,一樣應給予補助。事實上,羅馬尼亞去年因乾旱歉收庫存下滑,一些糧商還採購了烏克蘭穀物補充當地的產量不足。

俄國總統普京在2022年2月引爆戰爭後,封鎖黑海港口,扼殺烏克蘭出口穀物的經濟命脈。(Reuters)

戰爭爆發後,為了搶救難以從黑海運出的烏克蘭作物,歐盟補助了200萬歐元(約1731萬港元),修復位在羅馬尼亞東部荒廢已久的加拉堤港口,再經由內陸水道通往黑海濱的康斯坦察(Costanza)港,然後運往非洲等地。然而,河運的基礎建設不足,貨船經常大排長龍。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鐵路運輸,烏克蘭的蘇聯式軌道與歐洲規格不同,在邊境上必須大費周章吊裝貨櫃,時間拉長,成本也拉高。歐盟官員仍一廂情願相信貨暢其流,認定烏克蘭的穀物僅通過歐盟邊境,沒有要求追蹤貨物流向,無法掌控是誰覬覦送進嘴邊的肥肉,從價差賺取豐厚利潤。

部分國際大糧商在戰爭一觸即發時,就用盡各種管道輸出烏克蘭的穀物,當全球飽受通貨膨脹之苦,貧窮國家陷入饑荒,嘉吉(Cargill)、邦吉(Bunge)和ADM等三大糧商,都在去年創下巨額利潤。不過,當東歐國家建議這些得利者分擔基礎建設費用時,糧商認為,一旦黑海固有的港口恢復常態,這些投資將付諸流水,拒絕出資。

東歐農民儘管抱怨烏克蘭穀物導致他們生存困難,但也強調,依舊支援烏克蘭對抗俄國,只是協助必須以更公正透明的方式進行。隨着戰爭邁入第二個年頭,邊境上的穀物之爭只是漫長的拉鋸戰中,龐大經濟成本的冰山一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若戰爭得以在2024年底前結束,烏克蘭到2027年前至少須要融資1235億美元(約1644億新元)。但該國一片廢墟、經濟崩潰,身為主要金主的美國、歐洲政府都在疫情間推高債務,援助越來越捉襟見肘,誰來為烏克蘭的經濟買單,仍是未知數。

作者是旅居意大利的台灣記者、社會學博士鄭傑憶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