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看中共百年・十一|煙硝愈濃 為何台灣對中共視而不見?

撰文:楊家鑫
出版:更新:

過去即便兩岸處於敵對狀態,無論持正面或負面態度,台灣知識界和一般民眾對中國大陸都有認識的興趣。但當中國大陸崛起,越來越多台灣人往大陸發展,且中美博弈之下,台海的煙硝味越來越濃厚,台灣的中國大陸研究卻在萎縮,政治人物與一般民眾深入理解大陸的意願也越來越低,彷佛「視而不見」。

時值中共建黨百年之際,多維新聞專訪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丁仁方、台灣政大東亞所所長王信賢深入解讀。

蔡英文政府掌握詮釋權 台灣民眾的逃避心態

幾十年來,台灣民眾對於認識大陸的興趣發生巨大變化,現在對認識大陸似乎越來越沒有興趣。對此,丁仁方指出,這反應的是台灣不同世代教育的變化,過去仍是以「我們是中國人」為史觀核心,兩岸分隔也讓台灣人因神秘感而產生好奇。但1990年代後期台灣本土教育開始發展,陳水扁時期更確立台灣主體意識的歷史觀,並慢慢強化至今,1987年解嚴後的世代,中國意識越來越稀薄。

王信賢也認為,台灣年輕一輩對身分、國族的認同與之前不同,天然獨的成分越來越高。他説,以前在授課時談到中國大陸的變化,有比台灣更精進的部分,大部分同學都會認為台灣要加緊努力。但後來談到類似事情,比較年輕的這一輩會認為「那是他們的事,關我們什麼事?」

面對兩岸實力對比越來越大,許多台人抱持逃避心態,對中共視而不見,有些人甚至認為台海戰爭就像一場地震,震完就沒事。圖為中共建黨100周年大慶,台灣政黨選擇視而不見。(多維新聞)

他表示,同時,中國大陸越來越強大,對台灣的態度越來越強硬,雙方量級差距越來越大,會讓民眾想去忽略這部分,會有一種心態覺得説「好吧,他去弄他的,反正我們也反抗不了」。

然而,明明進入網絡時代,獲知資訊的管道大增,台灣民眾為何無法深入瞭解中國大陸?丁仁方認為,一般大眾的認知,要看誰掌握「詮釋權」,雖説資訊管道很多、很開放,但多數資訊都是被詮釋過的。基本上,現在蔡英文政府已充分掌握台灣民眾對大陸認知的詮釋權,包含媒體、教育文化機構、政治主流等。

他説,同温層效應會導致有好感的、認知接近的知識才想吸收,想要突破包圍,必須瞭解各種對立觀點,一般民眾誰有這麼多功夫做這種事情?蔡英文政府掌握詮釋權,其實就固化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

反中遠中思維 疏離中國大陸研究根本

另一方面,兩岸開放交流後,台灣的中國大陸研究卻在萎縮,反觀視中國為潛在敵人的日本等國卻投入許多資源研究。

王信賢指出,學術資源的分配決定了一個國家政府的學術研究重心,全世界都在提高研究中國大陸的投入,特別是周邊國家,但目前看來只有台灣是往反方向走。原因跟內政有關,執政的民進黨不是那麼願意。

丁仁方指出,現在台灣政治兩極化,已喪失理性討論空間,綠營人士總以「你們都是紅的」結束討論。(Facebook@馬來西亞台灣教育文化協會)

他指出,蔡英文政府對中國大陸內部研究不那麼重視,比較鼓勵配合政策,研究新南向、美中關係、印太戰略等。同時,投入本土的「中國研究」,例如中國鋭實力進入台灣的情況、如何建立國安法律安全網等,但其實這叫「台灣研究」,只是中國研究的最下游。

王信賢表示,鋭實力從哪些中共部委出來?如何運作?這算是上中游,那才是真正的中國研究,瞭解源頭才是周邊國家最重視的,畢竟知道中共如何思考運作,才能預判、推論其行動。但台灣反而慢慢忽略,只研究下游的表徵。

丁仁方也表示,大環境會阻礙研究的方向,台灣累積的大陸實證研究數據其實很少,過去跟大陸互動多,是用資訊收集取代研究累積的知識。但這幾年台灣政治轉向,基本上所有管道都斷掉了,因為北京不信任民進黨,封鎖私下管道,沒有太多中間人互通有無,現在資訊收集主要靠電訊。

他説,蔡英文政府對大陸主要靠政治操作,反正也不需要了解中國,目的是要遠中、離中、去中。

蔡英文政府已做出決斷,選擇全面倒向美國,對大陸也越發強硬。圖為台外交部臉書發文強調「簽署一中承諾書,門都沒有」(Facebook@台外交部)

對中共視而不見 台灣命運判斷易失準

至於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台灣對於中共「視而不見」,或者存在難以改變的偏見,在中美博奕將長時間持續、台海煙硝味越來越濃厚之際,會不會對台灣有一些不利影響?

丁仁方認為,認知、資訊不夠完整,會讓執政者做出一些不見得對台灣有利的判斷,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也是台灣好多年來的問題。現在藍綠各有解讀,綠營認為北京沒有能力,也不敢對台動武。即便有國外的各種報告,他們也認為是「國外不瞭解」。如果繼續爭論下去,那會以一句「你們這羣人都是紅的」結束討論。

丁仁方感嘆,「我問過一些年輕人,他們認為反正『有美國當靠山』,且即便兩岸發生戰爭,『頂多就像一場地震一樣,震完就沒事了』。他們不知道戰爭的可能風險」。

王信賢也表示,台灣年輕一輩投入中國大陸研究的意願不高、越來越少,對中國大陸的判斷可能有所失準。而當台灣自詡為國際的中國大陸研究前哨站、重鎮時,也將越來越難説服別人。台灣其實有獨特優勢與積累,不應自廢武功,在這最有可能嶄露頭角的研究領域還當歐美的邊陲、追隨者。

王信賢表示,周邊國家都加大投入中國大陸研究,唯獨台灣反其道而行,這是自廢武功。(多維新聞)

矇眼賭枱灣命運 勝負都與百姓無關

誠如兩位學者所述,在台灣官方掌握媒體、教育、政治主流之後,通過資源分配,強化了台灣主體性研究,繼續為塑造「新國族意識」添磚加瓦,除了研究中國威脅方面,中國大陸研究就成為不受待見的棄兒。

研究的缺乏,使其無法客觀認識中國大陸的變化;透過掌握「詮釋權」固化台灣民眾對於中國大陸不民主、敵人的印象,在台灣選舉制度下,惡性循環無止盡。這一切對於台灣命運而言,猶如火中取栗,還是蒙著眼睛的。台灣政客們正用台灣民眾的命運為籌碼,賭一場認為自己不會輸的賽局,而勝負都跟百姓無關。

中共百年黨慶之際,台灣政黨與社會對此普遍無感與無語。但中共百年的論述與作為之中,台灣問題卻是躲也躲不掉的重中之重,如何理解中共百年的意義,對台灣來説更是涉及安身立命的大問題。本組議題將站在台灣的視角,去提問中共百年對於台灣的意義與影響,從政治、經濟、理論、思想面貌、歷史與訪談等多重角度,組成台灣應有的中共百年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