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中華文化學生工作坊 婚嫁專家分享上頭儀式文化意義
結婚乃人生大事,傳統中式婚禮承載中華文化之精髓,蘊含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象徵。上頭儀式作為中式婚禮中的重要環節,既是禮儀的傳承,亦是對新人未來的祝福。《香港01》早前為新界西貢坑口區鄭植之中學,舉行「上頭儀式工作坊」,並特邀專業大妗有限公司總監羅勤芳(芳姐)擔任主講嘉賓,與學生分享上頭儀式的器具、步驟及其與中華文化的深厚連結。
上頭儀式乃古代簡化版成人禮 蘊藏祝福
芳姐首先為學生講解上頭儀式的淵源。古時,男女步入成年之際,皆需行成人禮,以示可婚娶。男子於16歲至30歲行「冠禮」,女子則於16歲至20歲行「笄禮」。時至今日,中式婚禮中的上頭儀式,實為古代成人禮的簡化版,寄寓著對新人婚姻美滿、白頭偕老的深切祝福。
學生自創現代版十梳歌 傳承中創新
「十梳歌」乃上頭儀式中的重要環節,通常由儀式主持人——即「好命婆」或「好命公」為新人梳頭時唱頌。芳姐解釋,「好命婆」與「好命公」乃全福之人,意指「福、祿、才、子、壽」俱全者,民間多指三代同堂之家長。
在工作坊上,學生在傳統十梳歌的基礎上,以「好意頭」為原則,自創歌詞,展現了年輕一代的創意與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有學生創作「六梳仔女個個讀港大;七梳睇住曾孫生仔」,既保留了傳統祝福之意,又融入了現代生活的氣息。
芳姐亦指出,十梳歌的內容隨時代變遷而不斷演進,但其核心始終不離對新人的美好祝願。無論是傳統版本的「五梳和順翁娌」,抑或現代版的「五梳仔女個個五星星」,皆寄語新人未來生活順遂,吉祥如意。
工作坊上,芳姐詳細介紹了上頭儀式的六大步驟,並準備了道具向學生講解每一物品的文化意義。她指,新人於吉時行禮,先點燃象徵陰陽和諧、夫妻美滿的龍鳳燭,再以燒肉、生果及湯丸拜祭天地,祈求神明庇佑。
學生親身體驗上頭儀式 體會中華文化底蘊
學生不分男女均有機會親身體驗上頭儀式,在芳姐的指導下,感受傳統禮儀的莊重與溫馨。無論男學生或女學生,皆沉浸於儀式的氛圍中,體會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芳姐特別提到,新人頭髮上所繫的紅繩與扁柏,皆是傳統文化中常用的吉祥之物。紅繩象徵姻緣,傳說月老以紅繩繫有緣人之足,使之結為連理;扁柏則寓意長壽與堅韌,寄願新人如松柏般長青,攜手共度風雨。
芳姐總結道,上頭儀式乃傳統中式婚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儀式中的每一步驟、每一器物,皆蘊含著對新人的深切祝福,亦象徵著男女雙方家庭對新人的接納與認可。通過上頭儀式,一對新人正式融入彼此家庭,開啟人生新篇章。
《香港01》能因應中/小學的不同需要,推出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支援,形式不限,包括學生、家長或教師講座/工作坊、校本專業支援、教育資源庫、到訪《香港01》或其他主題式的體驗活動等。
如對計劃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香港01有限公司代表黃先生:
電郵:education@hk01.com (標題註明 『媒體資訊素養活動』)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
甚麼是「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
「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是優質教育基金項目,本港中、小學校可申請最多30萬元推行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而且不影響學校申請其他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詳情可按此了解更多。
學校透過「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可舉辦甚麼活動?
學校可運用撥款邀請外間機構,就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為學生、家長、教師舉辦講座、工作坊、參觀具公信力傳媒機構等。《香港01》正支援學校舉辦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