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灼見|運動與小學生精神健康的關係
文: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馮家俊校長
許多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對著不同的挑戰,如學業壓力、家庭關係及社交問題,不少家長向我反映子女網上沉溺是最難解決的問題。然而,運動作為一種自然且有效的干預方式,助學生在困境中找到出口,還能在多方面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運動提供了健康的時間替代選擇
小學生沉迷網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其他吸引力較強的活動,而運動則可以成為有效的替代選擇。無論是戶外活動如踢足球,還是室內活動如跳繩或羽毛球,都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從虛擬世界轉移到現實中充滿互動性的場景中。運動不僅有趣,還能給予孩子即時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能夠部分取代網絡遊戲中的虛擬獎勵,同時,參與運動也能幫助孩子形成規律的生活方式,這種良性的時間管理方式,對於孩子養成健康的習慣至關重要。
運動促進身心健康,減少網絡依賴
長時間沉迷網絡容易讓小學生產生身體疲勞、注意力分散甚至孤立感,而運動能夠以多種方式改善這些問題。運動過程中,大腦會釋放內啡肽和血清素,這些化學物質能夠改善孩子的情緒,減少對網絡遊戲或社交媒體的心理依賴。此外,規律運動也能提升孩子的體能與免疫力,讓他們擁有更強的精力應對學校與生活中的挑戰。
特別是在團隊運動中,孩子能夠學習到如何與他人合作,享受人際互動帶來的快樂。相比之下,網上活動雖然也有社交功能,但它往往缺乏真實的情感交流,容易讓孩子感到空虛。通過運動建立的人際關係,能更有效地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進而減少他們對虛擬世界的依賴。
新興運動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為學生創造成就的機會
新興運動更側重於創意性與個性化的發展,例如板式網球對學生體能的要求比傳統網球少,學生在比賽時需要運用比賽策略,因為它不僅需要體能支持,還需要策略性的規劃每一步行動。新興運動的教育價值體現於挑戰傳統運動的框架,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減少網絡沉迷對家庭與學校的積極影響
運動不僅對孩子個人有益,也能在家庭與學校層面帶來積極的影響。父母可以參與其中,與孩子一同跑步、打球或進行戶外活動,這能促進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參與與支持會讓孩子感受到真實世界中的陪伴與關愛,比起網上孤獨的娛樂來說,這種親密的情感聯繫更具吸引力。
未來,我們應進一步研究如何將運動與教育結合起來,開發更多適合小學生的新興體育活動,並確保每位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在現實中透過運動:
學懂贏.學懂輸
作者簡介:
馮家俊先生現為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校長,從事教育事業28年。現為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理事、西貢區公益少年團執行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顧問及資訊科技領袖協會執行委員會從屬委員,一向致力推動及實踐電子學習、STEAM教育及自適應學習。馮校長帶領學校與教育局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推行不同的計劃,提升學生學習經歷,並將學校成功經驗向學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