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灼見|節慶中的學習:農曆新年在校園的文化熏陶

撰文:馮朗校長
出版:更新:

文:天主教伍華小學馮朗校長
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要培養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必須先讓他們對中華文化有深入的認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涵蓋了歷史、文學、藝術、節慶、習俗等多個層面,而農曆新年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是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絕佳切入點。通過了解農曆新年的由來、習俗和意義,學生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例如,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團圓」的價值觀,以及「孝道」和「感恩」的傳統美德。

農曆新年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是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絕佳切入點。(校長提供)

跨科目教學是現代教育的重要趨勢,而在教授中華文化時,這種方式尤其有效。通過將中華文化融入不同學科,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多層面理解文化的豐富內涵。例如,在語文科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與農曆新年相關的古詩詞,如王安石的《元日》,讓學生感受古代文人對新年的情感表達;在藝術科中,學生可以學習剪紙、寫春聯、製作燈籠等傳統手工藝,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的藝術魅力;在德育科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農曆新年所體現的家庭價值觀和社會責任。

學校的數學團隊亦拍攝賀年MV、舉行利是封設計比賽及「數神王國年宵」活動。在年宵中,同學在模擬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並體驗買賣的樂趣。在這個特別的年宵市場中,學生們不使用阿拉伯數字,而是運用傳統的花碼和大寫中文數字進行交易。

這種跨科目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中華文化,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此外,跨科目教學也有助於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文化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學校運用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邀請專業氣球團隊為學校作佈置,增添節日氣氛。(校長提供)

農曆新年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更是一個極具教育意義的實踐平台。我校舉辦了「中華文化日」,透過是次活動,同學們能夠認識及欣賞中華傳統藝術及技藝,例如古彩戲法、粵劇工作坊、新春攤位,民間遊戲(投壺、蹴鞠、木射)、中華文化美食(龍鬚糖、叮叮糖、冰糖葫蘆、雞仔餅)等等。同學親身體驗學習,領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及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學校亦運用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邀請專業氣球團隊為學校作佈置,增添節日氣氛。

老師亦向非華語同學教授古詩文,讓他們在活動開幕時向全校師生朗讀。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中華文化,還能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國民意識。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

農曆新年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小學推展國民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實踐機會。學生不僅能學習到中華文化的知識,還能感受到文化的溫度和力量,從而成為具有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值此蛇年新春佳節,謹祝各位讀者新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天主教伍華小學馮朗校長。(校長提供)

作者簡介:
馮朗先生現為天主教伍華小學校長。馮校長取得香港大學英語教育學位後,到英國諾丁漢大學取得融合教育碩士學位。馮校長是首位把Micro:Bit帶到香港的教育工作者,並為學界舉辦多次講座及工作坊,讓老師認識運算思維教育。馮校長致力推動課程發展,特別在英文科教學方面經驗豐富,亦積極推動快樂學習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及關愛的氛圍中成長。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