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中華文化學生講座 武術港將袁家鎣:先學禮再學武

撰文:凌雯靜
出版:更新:

中華武術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類型與流派繁多,可按地域、傳承與起源、套路等方式進行分類。《香港01》早前邀得香港武術代表隊精英運動員袁家鎣,到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與學生介紹中國武術,以及分享運動員生涯中的高低起跌,認為當中最重要是先學禮再學武。

袁家鎣是香港武術代表隊精英運動員,她曾在2007、2015、2019世界武術錦標賽奪得金牌、2016亞洲武術錦標賽銀牌、2016世界武術套路盃銀牌,以及在2018亞洲運動會摘得銅牌。

袁家鎣向學生講解評分準則,又指武術精神中最重要是先學禮再學武。(周令知攝)

介紹武術賽規及評分 先學禮再學武

袁家鎣首先向學生介紹何謂中國武術,指出武術乃源自中國傳統運動項目,當中包括兩大概念,分別是「套路」和「散打」,而「套路」又可分為長拳、南拳和太極拳,當中最重要是先學禮再學武。當袁家鎣介紹和示範某些武術動作時,台下不少學生都很感興趣,甚至在座位上模仿起來,似模似樣。

袁再向學生解釋國際武術競賽規則,判評的組成和比賽場地的規定等,其中總成績10分的評分,5分是動作質量,3分是演練,餘下2分則是難度,裁判的數目會按難度項目而有所不同,分別為10人及13人。

台下同學當聽到一些武術招式時都模仿起來,與講者打成一片。(周令知攝)

6歲習武12歲入港隊 立志成出色運動員

袁家鎣之後與學生分享運動員生涯的點滴,她6歲開始跟隨兩名哥哥前往習武,經常與一班學員結伴出外表演,至12歲入選香港隊,17歲轉為全職運動員。2003年,袁首次代表香港比賽取得不錯的成績後,便立志要成為武術運動員,其後她三度在世界錦標賽中獲得對練金牌。

袁家鎣的運動員生涯並非一直順遂,當中也經歷不少困難、挑戰和傷患,她曾在2010及2014年兩度於亞運會失手,失落獎牌。袁家鎣憶述,2014年仁川亞運袁因傷患要動手術,之前的操練都付諸流水,不論是身體機能及體能都無法一時間回復,導致選拔賽失誤,以及失去世界賽參賽資格,令心情跌落谷底,甚至變得討厭武術及想過就此放棄當運動員。

袁家鎣到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與學生介紹中國武術及分享運動員生涯的點滴。(周令知攝)

勸勉學勿輕言放棄 低潮反思重新出發

袁家鎣慶幸得到教練、隊友和家人的鼓勵,令自己跳出舒適圈,重新投入社會認識不同圈子的人和事,方發現未能入選比賽只屬小事。她又稱,該段時間亦令自己有機會反思,最終重新出發,並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於南刀項目摘得銅牌。

最後,袁家鎣與學生分享她的人生格言,包括要「相信自己」、「唔好質疑自己」、「唔好懷疑自己」和「勝不驕、敗不餒」,鼓勵學生無論遇上甚麼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她亦感謝自己當初沒有放棄。

袁家鎣細說自己成為運動員的經過,同學們聽得投入。(周令知攝)
講座尾聲由學生提問,同學們都踴躍舉手發問,氣氛熱烈。(周令知攝)

目前教育局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推出「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可申請一次最多30萬元撥款,用於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及/或媒體資訊素養教育,資助項目包括學生講座/工作坊、參觀、體驗活動、教師工作坊、購買或製作教材等。若希望了解申請撥款詳情,參閱此文章

《香港01》能因應中/小學的不同需要,推出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支援,形式不限,包括學生、家長或教師講座/工作坊、校本專業支援、教育資源庫、到訪《香港01》或其他主題式的體驗活動等。

如對計劃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香港01有限公司代表黃先生:

電郵:education@hk01.com (標題註明 『媒體資訊素養活動』)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

即睇30萬元「推廣中化體驗活動津貼」申請運用詳情

甚麼是「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

「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是優質教育基金項目,本港中、小學校可申請最多30萬元推行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而且不影響學校申請其他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詳情可按此了解更多

學校透過「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可舉辦甚麼活動?

學校可運用撥款邀請外間機構,就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為學生、家長、教師舉辦講座、工作坊、參觀具公信力傳媒機構等。《香港01》正支援學校舉辦相關活動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