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聖博德學校張作芳校長以寫教材為樂:關鍵是具明確目標

教師踏入課堂之前,當然需要預先準備教材。聖博德學校校長張作芳由前線教師升任校長之後,仍然熱衷於編寫教材,全因「我真係好想為我自己嘅學生寫教材」,即使教材只為自己的學生而設亦沒有問題,更相信「擺啱課程對學生嘅成長好重要」,教學上有需要就值得編寫教材。
張校長曾撰寫的題目範疇廣泛,包括數學科、體育科、生命教育、資訊素養等,她接受「01教育」訪時就歸納自己寫教材的經驗,認為要寫出一份好教材,首先要有明確目標,「諗一下究竟小朋友需要咩」。例如她於2013/14學年升任校長時,遇上學童輕生議題,令她反思「點樣可以教佢哋正面一啲呢?」,於是就與同事撰寫上任校長後首份教材《繪出地平線—我是逆境小勇士》,以生命教育切入,鼓勵學生積極面對人士,對她自己而言亦印象深刻。
教材切入點要讓學生有共鳴
以《繪出地平線—我是逆境小勇士》為例,張校長找到明確目標後,亦需找到切入點。她感恩找到能夠讓學生有共鳴的人物成為學生學習對象,就是於9歲時因為觸及高壓電而失去雙手的畫家楊小芳。
她說學校經常以失去四肢的Nick為生命教育主題,但學生沒有機會與真人見面之餘,其故事亦以英文為主,學生難有共鳴,而楊小芳能說流利的廣東話,又曾在香港讀書,令學生較有親切感,加上她有以雙腳取代雙手處理日常生活的故事,十分適合用作生命教育教材。
張校長與團隊相信,學生是因為感到走投無路才會選擇輕生,於是希望透過教材讓學生明白,再大的困難都會有解決方法。其中最標誌性的環節是一個小遊戲,學生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在氣球不爆破的前提下以竹籤貫穿氣球。當學生成功完成後當然開心,但更重要的是明白「原來一直有人幫」、「相信自己要試,人哋做得到,我都可以」。教材亦邀得著名填詞人鄭國江為主題曲填詞,並獲校董贊助將教材送給120間學校使用,而課程完結後,亦請來楊小芳進行大型分享會,與學生們見面。
先有合適人選 再配合外間資源
另一份同樣張校長有份編寫,而且印象深刻的教材是《Hong Kong’s Rugby Spirit》,以欖球運動為切入點教授各項價值觀。教材起源於她在上一間學校擔任校長時,外藉老師提出「我係咪一定要做英語話劇?」,使張校長反思的確很多時候外藉老師都被預設要負責戲劇組,於是問「你唔想做戲劇,咁你想做咩?」,「佢自己係一個欖球運動員,佢話『我想開一個欖球隊』」,我話好呀」,欖球隊隨即成立。
欖球隊運作一段時間後,外藉老師與欖球總會提到學校的欖球隊,總會提出商討合作,由張校長與老師編寫教材,在學界推廣非撞式欖球(Tag Rugby)。計劃獲商業機構贊助,目標在3年間向150間學校推廣,計劃於疫情前結束,首屆學界非撞式欖球比賽亦是因此誕生。雖然計劃現已結束,但現時欖球總會仍會到校為個別學校提供課堂,例如聖博德學校的小五學生每年都會有8節欖球課。
寫教材先要學校自我檢視 尋專業人士提供支持
歸納以上經驗,教材得以成功,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張校長強調如果學校「有啲嘢想搞」,需要先檢視校內情況,了解可以找到的資源和校內負責人選,「切勿為寫而寫,將工作硬塞同事。」她舉例,《逆境小勇士》就找到楊小芳為教材代言;而欖球教材就是學校剛好有老師是欖球運動員,有熱情推動教材,如果老師對教材主題沒有熱情,其實難以堅持。
她坦言,校長及老師不會認識及懂得所有東西,因此找大學或專家提供支持十分重要。例如欖球教材獲得欖球總會及中文大學認可;《逆境小勇士》由中文大學及教育心理學家檢視過後,亦獲得兩方面的認可;其後她有份編寫的資訊素養教材亦有科技大學黃岳永教授及一名律師支持。
張校長說,「所以就算你一間學校好想寫教材,你都要問自己,你有冇呢個專業去寫呢?」。不過,她亦指如果學校沒有特別想法或時間有限,改編現有教材的做法相當可取,「咁樣先最合乎經濟效益」,而她的學校亦有改編教材使用。
相信課程先行 有遺漏就值得寫教材補足
編寫教材講求天時、地利、人和,還要有資源投入,不過張校長認為有自行編寫教材的必要性。她數學科為例,「磅」在過去是小二課程,但學生小一年才學懂看時鐘,翌年就要學習重量單位互換概念實在太複雜,「我覺得當時係擺錯咗,而家係擺喺四年級,大多兩年就差好遠」,「所以從呢個角度,我覺得你嘅課程擺得啱,其實好影響學生學習,仲有我哋想佢學咩其實都係課程入面擺嘅,所以如果我覺得喺教學方面有遺漏嘅,其實就值得做個課程擺喺度,令到佢學嘅嘢比較啱,我就覺得好值得寫」。
張校長亦不諱言,自己撰寫教材也有失敗經驗,而且是自己曾任教的數學科教材。她坦言,出版社有一整隊團隊編寫教材,時間及人力都比她多,成品近乎完美,所以數學科教材只寫過一次就收手。
不過失敗經驗並非沒有得着,啟發了她決心要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或是一般出版社不會寫的教材,例如生命教授及資訊素養等,「咁樣先係最值得放時間嘅地方,我要學生學嘅時候,出版社唔提供,咁就唯有我哋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