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健康|瘜肉會隨時間變成大腸癌?減少3種食物預防大腸瘜肉

撰文:健康2.0
出版:更新:

在台灣成年人當中,大腸瘜肉的好發率約為1/5,為結腸與直腸最常出現的病徵之一。

儘管大部分的瘜肉是良性組織,不過隨著時間的變化,仍有少部分的大腸瘜肉可能會變成大腸直腸癌,尤其是愈大顆的瘜肉愈危險,民眾不可不慎。

▼大腸癌5大警號(按圖👇👇👇)

+11

相關文章:大腸癌|27歲放屁女1天20次證大腸癌!肚痛貧血5警號屁像臭蛋味?

大腸瘜肉病徵

大部分的大腸瘜肉小於1公分,通常為良性組織並沒有任何症狀,多數人是接受大腸鏡或大腸鋇劑X光攝影檢查時,無意中所發現。

但少部分的大腸瘜肉,可能會分泌黏液、無痛性出血;若是大腸瘜肉的生長位置靠近肛門,可能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或裡急後重等症狀,甚至有極少數的案例,會出現腹痛、腹瀉、便秘。

為什麼容易長大腸瘜肉?大腸瘜肉原因?

大腸瘜肉的發生率,與飲食習慣及家族史有很大的關連。一般而言,愛食用紅肉與低纖維食物,特別是高熱量的食物,或是很少食用蔬果的人,長期累積下就會增加發生大腸瘜肉的危險性。

相關文章:大腸癌|營養師盤點8惡魔食物易致癌 6招抗癌、防癌必吃8食物👇👇👇

+4

預防大腸瘜肉飲食

大腸瘜肉的發生原因,主要與不良飲食有關,最好減少3種食物:

1 燒烤食物

肉類經過高溫150度,只要燒烤達2分鐘,會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及異環胺等致癌物,增加大腸瘜肉的發生。

2. 紅肉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紅肉列為「2A級致癌物」,主因是紅肉含有白肉所沒有的血紅素鐵,而血紅素鐵就是屬於致癌物,大量攝取紅肉會增加大腸瘜肉的發生率。

3. 含有環境毒素的食物

環境污染、農藥使用等原因,食物可能殘留環境毒素,包括:黃麴毒素、戴奧辛、塑化劑等,都會導致細胞突變,誘發大腸瘜肉的形成。

相關文章:【大腸癌】大便見血或已大腸癌後期!5大症狀忽然貧血易倦要就醫👇👇👇

+5

大腸瘜肉切除

多數人接受大腸鏡檢查時,才無意中發現大腸瘜肉。若是腺瘤性瘜肉,應立即切除;如果大腸瘜肉的體積較大,也會視情況進行切除,通常是利用經大腸鏡瘜肉切除術。

大部分的大腸瘜肉可以用金屬的環狀套圈,經由內視鏡將其切除,較小的大腸瘜肉可以用電燒的方式將其摧毀,在大腸鏡檢查的同時,多數也能藉由經大腸鏡瘜肉切除術處理,再進行切片送病理化驗。過程中受檢者沒有感覺,更不會疼痛,做完後休息一下,若無不適就可以返家,以後門診追蹤治療。

避免大腸瘜肉復發

根據統計,有2成的大腸瘜肉會復發,與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了切除大腸瘜肉外,還需要配合正確生活型態及飲食調整,才是避免大腸瘜肉復發的根本方式。

戒煙、戒酒

一般來說,腺瘤性瘜肉可能在5年內癌化,如果喝酒又吸煙,可能加速腺瘤癌化的時間,建議戒煙、戒酒。

相關文章:大腸癌|肥胖飲酒7種人屬高危險族群!留心6大症狀糞便帶血要就醫👇👇👇

+4

多運動

當身體活動量不足,腸道蠕動也會減慢,缺少運動的肥胖者,特別容易產生大腸瘜肉,多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便秘也能降低大腸瘜肉的產生。

多喝水

水分攝取不足是造成便秘的原因之一,也會增加大腸瘜肉的發生,建議每天至少喝水2000c.c.以上。

正常作息

研究發現,一星期有3天以上熬夜至半夜12時後才睡的人,大腸瘜肉發生率較高,睡眠不足會增加大腸瘜肉的發生,維持正常作息,可以減少內分泌失調及腸道負擔,預防大腸瘜肉的復發。

定期檢查

發現1顆大腸瘜肉,建議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發現3顆大腸瘜肉,應每3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發現5顆以上的大腸瘜肉,每年都要做大腸鏡檢查。

延伸閲讀:

夾枕頭能強化膝關節!曾國城曾因膝蓋積水、腳傷跪著主持,醫:發炎勿吃2食物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