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健康|上皮下腫瘤是胃癌嗎?醫揭1關鍵檢查當心不只胃出問題

撰文:健康2.0
出版:更新:

進行胃鏡健康檢查時,有時會在報告上看到「上皮下腫瘤」的文字,不少民眾會疑惑這到底是什麼?代表得到胃癌嗎?

醫師指出,儘管有「腫瘤」二字,但上皮下腫瘤其實只是一種胃黏膜表面突起的統稱,與胃癌生長的位置大不相同,不過背後所代表的身體狀況仍不容忽視。

相關文章:胃癌|萎縮性胃炎合併1現象患癌機率大增!一文認清胃癌四部曲👇👇👇

+6

上皮下腫瘤是什麼?

台灣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徐兆甸醫師說明,胃壁可簡單分成黏膜上皮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肌肉層及漿膜層五大層,常見的瘜肉、食道癌、胃癌、大腸癌,都是從黏膜層長出來的腫瘤,所以只要不是從黏膜上皮層長出來的腫瘤,就可統稱為「上皮下腫瘤」。

如何區分「黏膜上皮層腫瘤」與「上皮下腫瘤」?

徐兆甸指出,通常透過腫瘤的外觀可以判斷是否長在黏膜層。從黏膜表層長出來的腫瘤,會有明顯的突起,表面一定不規則,嚴重甚至會產生潰瘍的凹陷;但若是從黏膜上皮層以下長出來,腫瘤的外表則會光滑且黏膜顏色正常。

一般內視鏡只能判斷是否為上皮下的腫瘤,但無法判斷到底是真的腫瘤或是假性腫瘤(一般是指胃外的器官壓迫胃導致,像是肝的囊腫,小腸或大腸氣體壓迫),唯有透過內視鏡超聲波診斷才能解答究竟是從哪一層長出,以及其為良性或惡性。

相關文章:胃癌|三期存活率僅五成愈遲發現愈危險!胃癌四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6

上皮下腫瘤如何診斷、治療?

徐兆甸表示,想了解自己是否有上皮下腫瘤,一定要定期安排腸胃鏡篩檢,透過專業醫師評估,了解自己的腸胃道狀況,進一步了解是否有需要注意、追蹤之處。要判斷如何診治上皮下腫瘤,多以其大小決定:

- 小於1公分:定期透過內視鏡追蹤即可。

- 1~2公分之間:根據內視鏡超聲波評估決定如何處置,若為脂肪瘤或水泡等良性瘤,只需定期觀察即可;若發現腫瘤偏黃色,從第二(黏膜肌層)或第三層(黏膜下層)長出來、懷疑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或是腫瘤從第四層(肌肉層)長出來、懷疑是間質瘤,就會建議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

有上皮下腫瘤 也可能是其他器官出問題

徐兆甸分享,台灣曾有一名33歲的小姐,腹痛、腹瀉、腹脹長達半年的時間,甚至出現血便的狀況,後來在父母安排下至診所做健康檢查,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其胃黏膜有明顯突起,但實際上是為小腸高度分化的B細胞淋巴癌壓迫胃部所導致,所幸能在癌細胞擴散前得到治療。

相關文章:【胃痛】幽門螺旋菌屬第一類致癌物?8大感染症狀胃痛可大可小👇👇👇

+4

徐兆甸提醒,並非所有胃黏膜下的病灶都是真的腫瘤,都需要進一步透過內視鏡超聲波進行鑒別診斷、排除惡性可能。建議民眾定期接受腸胃鏡篩檢,不只能夠早期診斷可能隱患,也能讓自己不再擔心身體有未知的疑慮,健康、踏實地生活。

延伸閲讀:

元氣鱸魚湯/冬天滋補暖身!1藥材熬湯鮮甜養胃 修復傷口不胃痛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