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強傳授金齡行山技巧 解決上山唔夠氣問題 落山護膝有法
64歲的「毅行先生」陳國強行山及跑山多年,由壯年跑到金齡,仍不斷在山上挑戰自己,參加不同的比賽。陳國強開辦金齡行山課程,教導60歲以上金齡人士行山技巧。上年紀的山友行山,可能擔心上山時不夠氣,落山則容易膝頭痛,而陳國強就針對這些問題分享心得,傳授實用技巧,不少學員都稱讚有用!
金齡山友上山技巧
「上樓級,唔好急,做好深呼吸。」陳國強首先分享一句口訣。
他說:「大部分人喘氣都是上山,因為上山要用很多心肺。無論青少年還是金齡,帶氧運動會令身體需要更多氧氣,心跳會更快,如果他未適應到,緊張而天氣又熱,呼吸做得不好就會暈。」
在陳國強的金齡班,當學員行樓級攀升時,動作一致齊整,人人叉腰挺胸,有的還邊行邊數着「1、2、3、4、5」。這些都是陳國強所教的上山技巧,幫助金齡學員夠氣上山。
他解釋叉腰上山的原因:「如果你彎腰上山,其實不好的,壓住肺部,呼吸不順。只要叉住腰,就可以擴開胸部,心肺自然好。夏天很曬的時候,香港多石屎樓級,曬到熱氣上升,一蒸上來,人就更容易暈。叉腰挺胸可以將你的面孔跟地面拉遠一點,呼吸就舒服一點。」
至於數樓級則是幫助金齡學員慢慢行的方法,例如每上5級樓梯,就將雙腳踏在同一級,之後再換另一隻腳上級;按個人體能,可以每3級或者7級也可以。有學員表示,未識這個方法前,以為行長樓級要在中途停下來休息,如果用陳國強的方法則可以不停步地行上去。
了解更多KK上山技巧:上山怎樣最舒適? 毅行者先生KK教你四招
金齡山友落山技巧
上山跟落山一樣,陳國強強調切忌行得急。陳國強說:「他們(金齡人士)大部分行得不太好,以為落山就可以追速度,但其實疏忽了,落山不是用大步走去加速,而是用步頻去走。」
他表示大大步落山易受傷,對關節的衝擊很大,最理想是跨步小、步頻密地下山。他說:「關節的受力主要跟人的重量、路徑的斜度及人的速度有關。每隻腳的足踝、膝及髖關節要承用很大的衝擊力。我就教他們去化解、舒緩,放柔一點去落山。」
陳國強表示落山最緊要放鬆,先由收細步伐做起,「當他們做得明白了、做順了,再慢慢叫他們加密步頻,去加快速度」。
了解更多KK落山技巧:落山口訣一個字:鬆 毅行者先生KK囑放鬆身心
金齡山友保健技巧
陳國強還教金齡山友一些按摩動作,他說:「我教他們做多一點小腿的按摩,或者大腿ITB(髂脛束)的按摩,有空就鬆多一點膝蓋。關節好了,血液流通了,個人就會自然健康。」
陳國強的毅行教室與大埔民政事務處及救世軍大埔長者社區服務中心合作,舉行「埔」「足」「金」色年華山「毅」教室,教導60歲以上金齡人士行山技巧。他認為金齡人士可以在退休後建立行山興趣,促進身心健康,「我跟很多金齡人士聊天,很多年輕時都為小朋友打拼,沒有在工餘給自己一項興趣。如果他們行山的話,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幫人鬆弛心靈,這是一項很治癒的運動,又不需要很多裝備,而且很方便,你都知香港四周都是山。」
陳國強留意到,有的金齡人士的行山技巧是錯的,他透過這次課程幫他們糾正過來,而且讓他們明白行山的安全守則,希望減少行山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