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中暑|山藝教練指出3宗意外共通點 夏天要學識慎選行山路線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兩日內3宗致命行山意外,令外界關注夏天行山的安全問題。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山藝委員會主席盧澤琛表示,夏天並非不可以行山,但在路線選擇及裝備上要多加留意,並要認識熱病的病徵,如有不適必須停下來休息,切勿「死頂」。

雞公嶺幾乎零樹蔭,夏天行十分辛苦。(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過去周末天氣酷熱,有男子上周六行蚺蛇尖時懷疑中暑暈倒,由直升機送院後不治。有男子上周六帶同自閉症兒子到鳳凰山行山,有山友周日在西狗牙發現該父親的屍體,而兒子就在心經簡林被發現,腳部受傷。在周日,有印尼籍女子在雞公嶺行山時懷疑中暑暈倒,命喪山上。

從狗牙嶺回望石壁水塘。(網上圖片)

資深山藝教練盧澤琛指出,蚺蛇尖、鳳凰山及雞公嶺都是中暑的高危地點,他說:「共通點很明顯,都是比較暴露的山脊線,沒有樹蔭,難有撤退路線,上落又大。」

有網上言論指,夏天不應行山,但盧澤琛認為不能一概而論,他說:「不是什麼季節就不應去行山,而是要了解在某個季節下某條路線有什麼風險,我們要盡量減少風險及做好準備。」

山藝教練盧澤琛認為,夏天不是不可以行山,但在路線選擇上要小心,並準備充足裝備。(顏銘輝攝)

行山中暑意外頻生|慎選夏天行山路線 9個郊野暴曬黑點避之則吉

「有兩方面要多加注意,第一是路線選擇,第二是裝備。」盧澤琛認為夏天可以選擇上落差較少、沿途多樹蔭、途經較多溪流、撤退路線多並最好有補給點的路線,「撤退方法選擇多,會較靈活,如果有不適可以縮短行程,不要選那些一開始行就要行到尾的路線。夏天飲水量可能比預期多,如果途中會經過士多甚至河流,可以得到補充。」

夏天天氣酷熱,選行山路線要多加留心。(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具體例子方面,他認為城門水塘、河背水塘及大欖涌水塘這幾個水塘區一帶適合夏天行山,「那些區域樹林較茂密,路線多,可以接連不同地方,方便設定起點及終點。」

沿河背水塘家樂徑行,就會經過打卡勝地河背「竹林隧道」。(顏銘輝攝)

盧澤琛建議行山人士可以帶備輕便的濾水器,將洗水間的自來水或河流中流動的水過濾,用來飲用應急。行山人士還應帶備防曬防暑裝備,例如遮蔭用來的雨傘,可以用來撥涼的扇。他還說:「飲品方面,可以將部分飲品在行山前一晚雪成冰,在行山的期間,讓飲品慢慢融化,令你在行程中都有凍飲,而且那枝冰在必要時可以為我們降溫。」

盧澤琛表示行山時若果身體不適,千萬不要「死頂」。(顏銘輝攝)

盧澤琛表示中暑不是突然發生,身體會慢慢浮現不同熱病的反應,只要認清徵狀,及時反應,就可以避免最壞情況發生。他說:「過程中會有徵狀浮現,忽然好累,行得好慢,臉青口唇白,出冷汗,又例如不太想講說話,可能他起步時吱吱喳喳,但行行下沒有再出聲,臉色有變,都是警號。」

「可以叫他停下來休息,帶他到樹蔭下,幫他降溫,敷冰、用水抹身,撥扇,沒有樹蔭就開傘。就好似煲水,你及時熄火,就不會滾,不會中暑,但如果你有徵狀都不去處理,這煲水是一定會滾的。」盧澤琛強調「不可以死頂」,感到不適一定要出聲,通知隊友及休息。

了解更多:【夏天行山】從選擇路線起避免中暑 必備消暑小物助身體散熱降溫

夏天行山可備12件小物(按圖放大):

+7

了解更多夏天行山須知:

【夏天行山】常見意外處理 詳解中暑、熱衰竭症狀分辨及急救方法

【夏天行山】預防遠足中暑 由路線策劃做起 準備充足裝備

【夏天行山】炎熱天氣下都可能體溫過低 淋雨濕身後注意事項

【夏天行山】近年至少兩宗被雷擊致死 遇雷暴應盡快離開高原山脊

【夏天行山】行澗比行山危險 暴雨後切勿入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