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加沙戰爭一觸即發 這是以色列「自投羅網」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本文出街之時,以色列「疑似」24小時的北加沙地帶(Gaza Strip)疏散令時限已過,地面部隊整裝待發,第一個戰場將會是加沙河(Wadi Gaza)以北以加沙城為主的稠密地區。

雖然哈馬斯(Hamas)廣播呼籲加沙民眾不要聽從以色列命令,但數以萬計的北加沙居民在當時時間周五(10月13日)日落之前都趕忙或開車或步行南遷,期間更有逃離車隊疑似被以軍空襲擊中,造成70人死亡。

「納克巴2.0」?

在斷水、斷電、斷糧、衛生環境急速惡化的災難之中,北加沙民眾還要在死亡威脅下逃離家園,頗具1948年超過70萬巴勒斯坦人被迫流落他鄉、變為難民的「納克巴」(Nakba,有「大災難」)歷史重演的味道。

對於以色列要求過百萬加沙人在一天內撤往加沙河以南的要求,聯合國批評這將會造成人道災難,要求以方收回決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稱加沙局勢已淪落至「危險的新低點」;世界衛生組織(WHO)更直斥以方命令是對重病或空襲傷者的「死刑判決」

加沙北部地圖:圖中左下方咖啡色的帶狀是加沙河(Wadi Gaza)所在。(OCHA)

不過,在加沙死亡人數已達1,900、數十萬人被迫離家之際,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稱:「這只是個開始。」

在整體人口密度比東京還要高而且地道滿佈的加沙地帶進行城市戰爭,本身就是場勝負難料、代價高昂的賭局。其人道風險更有可能導致國際輿論轉向,無怪乎原來一面倒力挺以色列的西方領袖都要出言勸籲以方遵從戰爭規範,並開始談起應對加沙人道危機的問題。

更該讓以色列擔心的,地面進攻加沙有可能是哈馬斯10月7日發動攻擊後的「預設劇情」之一,以軍大舉進行加沙、誓要消滅哈馬斯,也許是「自投羅網」。

這個「羅網」可以分成「戰術」和「戰略」兩個層面。

雙層「羅網」

在戰術層面,擊敗以色列是主要目標。哈馬斯7日的海陸空聯合進攻,已經證明了以軍當時的防守空虛、嚴重情報漏洞甚至是內塔尼亞胡長年對哈馬斯的戰略誤判。地面進攻加沙,以軍可能會陷入以月計的長久城市戰爭泥沼。

以巴衝突:2023年10月13日以軍坦克在以色列南部與加沙走廊邊界附近佔據陣地。(Reuters)

哈馬斯長達數百公里的地道,配合各式爆炸陷阱和埋伏、無人機、反坦克飛彈、火箭推進榴彈,再加上手上的人質,對深入的以軍威脅重大挑戰;而哈馬斯還有可觀數量的飛彈和迫擊炮,隨時可以冷不及防的攻擊以軍後方的軍備密集軍備部署,以及靠近前方的指揮中心和士兵集結點。

更重要的是,手握超過15萬枚飛彈(包含有導引系統的)的黎巴嫩真主黨可能會在以軍投入加沙之後在以色列北部展開大型襲擊。真主黨和以軍在以色列北部過去一周以來已有零星交火。

10月13日,正在訪問黎巴嫩的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也以「任何可能性」之語去暗示受伊朗支持的真主黨可能會加開戰線。只看飛彈數字,真主黨的加入將會衝破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

10月11日,黎巴嫩南部接近以色列的邊境城鎮受以方炮轟冒煙。(Reuters)

如果以軍在加沙陷入美軍在阿富汗般的泥沼,甚至是在嚴重損失或戰場失敗中退卻,哈馬斯「戰術上」的成功就有可能轉化成「戰略上」的成功,迫使如今幾乎全面右轉的以色列社會重新回到以談判和讓步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框架之下,至少回到「兩國方案」作為起點。

即使哈馬斯的戰術部署未能達成結果,進攻加沙所必然造成的重大平民傷亡和人道災難,將會激化以色列猶太人同整個穆斯林世界的民情對立,摧毀內吉尼亞胡無限期擱置巴勒斯坦問題而先與周邊阿拉伯國家修好的長遠戰略。

每多一天以軍留在加沙,每多一位巴勒斯坦人被殺,以色列的「睦鄰」政策就變得愈加不可能。

這樣的結果,將會迫使以色列猶太民眾認識到,以巴問題一天沒有得到和平的解決,巴勒斯坦人一天沒有得到國際法保障的公平待遇,以色列自己一天也無法確保自身的安全。當以色列人認識到這一點,內塔尼亞胡所代表的右翼政治主流將會被唾棄。

從這種戰略目標來看,這個羅網是給內塔尼亞胡設下的才對。

以色列壓迫巴人、非法佔領巴勒斯坦土地數十年,「以牙還牙」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哈馬斯10月7日無差別殺害平民的行為確實不能接受。然而,如果這一次以巴衝突真的能迫使以色列重新回到以巴和平進程的道路上,即使目標不能合理化手段,但此等事態發展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卻難以否認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