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侶五百萬上車洪水橋一房 計錯數供樓壓力大、睇好前景唔後悔

撰文:李明珠
出版:更新:

香港寸金尺土,居住環境普遍較為狹窄。公屋長大的姚小姐自細都沒有自己的房間,所以一直盼望擁有屬於自己的棲身之所。經過與男友共同努力後,最終成功於2021年以498萬元買入洪水橋#LYOS一伙一房單位。不過在近年大環境的轉變下,他們在圓夢的同時亦面臨許多未曾預料到的難關。

姚小姐買入的洪水橋#LYOS單位為一房間隔,面積283平方呎,折合呎價約17,579元,之所以選擇這個屋苑全屬「誤打誤撞」。當時姚小姐與男友四處睇樓,發現預算在市區只能買到樓齡50年以上的舊樓,遂將目標鎖定在新界。之後剛好碰上項目推出,見價錢負擔得到,加上當時新推出施政報告指未來會發展洪水橋區,看好未來潛力便決定入市。

一成首期連雜費共70萬 疫情無法旅行助儲蓄

她透露,買樓的一成首期連同雜費共花費約70萬元,全數為與男友二人的儲蓄,家人沒有資助。由於兩人的目標都希望建立家庭,所以拍拖7年來一直有共識要儲錢,日常開支上會較謹慎。姚小姐笑言當年因疫情無法去旅行亦有助儲蓄。

姚小姐與男友2021年以498萬元買入洪水橋#LYOS一伙一房單位(蘇煒然攝)

息口上升失預算 供款2.6萬多預期4000元

沒想到在成功買下屬於兩人的安樂窩後,難題接踵而來。由於美國聯儲局在2022年起多次加息,導致他們按揭供款大幅上升。姚小姐記得,當日他們到銀行做按揭時,銀行職員還說自己在銀行任職7年,從未見過如此高的息率。最終他們需每月需供多4,000元,合共約26,000元,遠超出最初的預期。

另外,屋苑的管理費亦有增加,加重供款負擔。姚小姐指,買入單位時發展商曾稱管理費約每平方呎4元,但入伙後發現每呎管理費5.6元,較早前聲稱的數字高出四成。以單位面積計算,他們每月的管理費需支付接近1,600元。

每呎管理費5.6元 較早前聲稱貴四成

合計每月供款約2.6萬元及每月管理費約1,600元,兩筆費用合共已高達27,600元。姚小姐與男友月入合共約6萬元,即每月相關費用已佔收入約46%。

屋苑地區偏遠、物管成本增加

發展商解釋,由於屋苑地區較偏遠,所以聘請物管的成本有所增加。不過項目並非大型屋苑,會所設施不多,還有許多仍未正式開放,因此姚小姐對如此高昂的管理費也頗有微詞,「好多地標式屋苑都無去到呢個價錢。」

發展商遲交樓雪上加霜 無奈唯有續租市區單位

加上屋苑早前宣佈將延遲收樓,令姚小姐的計劃再一次被打亂。姚小姐二人原本在市區租住單位,每月租金約15,000元,租約定於9月收樓時完結。但項目收樓日期延遲至12月,導致他們需再續租。而且單位執修需時,又不幸地撞正聖誕及新年,裝修工人及内地廠房會放長假,粗略估計至少到2024年3月才能正式入伙,即較原定計劃延誤了半年。

姚小姐一邊要供樓,另一邊還要再支付多半年的租金,無疑是雪上加霜。她當時表示目前每月供款壓力巨大,只希望發展商可以儘快完成單位執修,可以早日入住單位。

+2

市況急轉直下嘆「洗濕咗個頭」 惟自住不會過分憂慮

姚小姐二人歷盡崎嶇後終於成功「上車」,但市況隨即急轉直下。姚小姐無奈表示,當時是2021年,社運已經過去,疫情也逐漸復常。眼見時勢越趨穩定才決定入市,從未想過市道之後竟會變化得如此急促。對於後市走勢,姚小姐指難免會感到擔心,始終「洗濕咗個頭」,不過同時也慶幸單位是用作自住,並非作短線投資,所以不會過分憂慮。

而且她對洪水橋的前景發展很有信心,因為見到附近有越來越多新盤興建當中,之後又會興建鐵路站等等,相信未來社區配套會慢慢跟上。

看好洪水橋發展前景不感後悔

當被問到會否後悔當初的決定,姚小姐承認如果可以時光倒流,一定不會選擇2021年入市。但始終因為看好洪水橋及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潛力,所以未到非常後悔的程度,她也直言「如果唔係買洪水橋就會後悔啦」。

姚小姐對洪水橋的前景發展抱有信心。(蘇煒然攝)

01驗樓 ︰「買樓唔同買棵菜」。若沒有人從旁指導,業主們手執驗樓表,或因毫無經驗而感到迷茫、無從入手,甚至忽略單位的重要缺陷。若希望《香港01》為你驗樓,可簡單寫下自己的「上車」故事,並將個人聯絡方式電郵至:property@hk01.com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