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聽的意識形態 】甚麼是敗托邦?敗托邦的聲音與音樂

撰文:宋燁文
出版:更新:

人總有一個夢想,可以活在「烏托邦」( Utopia )裡,生活富足、沒有罪惡、自由自在、每個人的意見都可以表達和採納... 但說是個夢,當然是不存在了,現實社會走的方向,與烏托邦恰好相反,就是罪惡、極權、高壓、同流合污、剷除異己、禁制意見和不同看法的社會,而這一個,就是與烏托邦對立的敗托邦( Dystopia )。

要認識何謂敗托邦( Dystopia ,也有人叫作反烏托邦或惡托邦),首先要知道甚麼是「烏托邦」( Utopia )。

烏托邦的概念早在公元前 380 年在柏拉圖( Plato )的著作《 Republic 》中提及,指在一個社會中有黃金的一個階層的人,他們受最高等的教育成為了「哲學之王」( Philosopher king ),他們知道如何去減低但到了 16 世紀 1516 年才由英國作家 Sir Thomas More 在《 Utopia 》一書中出現這個字詞,從 希蠟文( Greek )的 prefix "ou-" ( οὐ ),即「 not 」,和 topos ( τόπος ),地方「 place 」,合成即「沒有的地方」去強調這個「只在夢想中的地方」。即便如此,現實中,在過去的歷史上,人類從政治層面上又好、科學研究上也好,都看到人們想建立一個烏托邦世界,而現實是...

正如上面提及的「哲學之王」,但其實不過是寡頭政治( oligarchy ),現實中在這一層次的人就是特權階級(不論是財富、家族、政治還是軍事力量上),你以為是有最優越的人去管治社會?但其實最容易因為爭權奪利而走向獨裁。烏托邦的美夢,成了敗托邦的惡夢。

敗托邦主要而言就是一切「美好事情」的相反:貧富懸殊戰爭、人性盡失、霸權與壓制。這也是創作人、藝術家向烏托邦概念作出批判而成為了敗托邦( 希蠟文:δυσ- "bad" 和 τόπος “place" )。當中最早期提及敗托邦概念的著作是 Jonathan Swift 的《 Gulliver’s Travels 》,故事中訴說了主角遊歷世界,看到了不少在書中世界的社群,起初都因為他們的外表美好而感到驚喜,但漸漸發現這些社群都有不可救藥的缺陷,如科學家和社會策劃者的不切實際的決策等等,為敗托邦設下了藍本:原先為營造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卻走向了極端,暴露了它們的缺陷...

之後的著作和小說,都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而為作者帶來無數的題材去發揮,例如工業革命及工業科技的突飛猛進,本質是想令工人得到自由,但事實是令他們進一步困在工廠和無止境的低惡劣生活環境;控制著這些工業的人,卻權和利都多得根本不受控,他們更反過來控制人... 所以不少上世紀 4、50 年代的科幻小說,如 George Orwell 的《 1984 》、Aldous Huxley 的《 Brave New World 》及 Ray Bradbury 的《 Fahrenheit 451 》都寫下了一個道德、人性、自然環境盡失、只剩下科技、金錢和權力控制的社會,而更可以說的事,這些小說,不只是在幻想,而是預視了我們身處的世界的真實畫面。

好了,說了這麼多,那甚麼是敗托邦的聲音與音樂?其實沒有指名的,只不過這些時勢,想和大家說說敗托邦罷了。(別打頭)

又,敗托邦的聲音與音樂,若論氛圍的話,其實離不開 dark ambience / ambient 電音,除了 share 到爛的 Vangelis《 Blade Runner 》OST 外,也有不少可以營造到 dystopia 的感覺得音樂,大家可以聽聽以下這個:

還是聽多次《 Blade Runner 》的 Ambient 下雨聲吧:

再又,其實有一些聲音都可以代入到敗托邦的氣氛的,就是光管燈的聲音和機器聲,都代表著一個被高壓統治的城市下,只餘下一切死物:霓虹光管、機器、鐵路和警喵的聲音。

重溫日本工業音樂石川忠經典作品 - cyberpunk 驚慄《鉃男》配樂

Dark Fate 之前 -《未來戰士》經典片頭曲創作的背後!

Camera Obscura 能走出成員離世陰霾再推出新作嗎?

《危險人物》上映 25 周年 經典跳舞場面首歌你記唔記得?

為 Sigur Rós 拍攝 mv 女導再與沙拉保夫合作電影《Honey Boy》

聽聽《The Matrix Revolution》終回戰 — 配樂內的梵文歌詞

【有戲聽】電影中要舉起傘的雨中場景 - 你記得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