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劏房︱陳帆指覓地建屋最根源 石禮謙:答得好唔代表做得好

撰文:吳倬安
出版:更新:

立法會今(27日)召開最後一次大會,經民聯梁美芬就「不適切居所的住所」提口頭質詢。她指出,要告別劏房須軟硬政策並施,敦促政府仿效「谷針」策略,發動市場力量、以軟工程方式,學習內地採取精準脫貧策略。

+2

梁美芬倡仿效「谷針」 發動市場力量

梁美芬指,告別劏房不只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要處理的問題,認為政府應派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到立法會接受質詢。梁美芬又稱,告別劏房須軟政策和硬政策,指很多劏房家庭也希望政府協助子女向上流,讓他們的子女能夠自我增值、升讀大學,做到真正告別劏房。

梁美芬指出,政府在推動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時,發動商界等市場力量,認為在告別劏房上,政府可仿效「谷針」策略,發動市場力量、以軟工程方式,學習內地採取精準脫貧策略。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指,根據民政事務局資料,政府分兩輪向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俗稱「N無住戶」)發放一筆過生活津貼,首輪及次輪分別有11.5萬及11.8萬伙住戶受惠,強調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照顧弱勢,並已透過多管齊下方式,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包括善用土地潛力,在土地供應未到位前,會繼續推動過渡性房屋供應。

陳帆指劏房是貧富差距問題,要解決最根本方法是覓地建屋。(廖雁雄攝)

陳沛然:源頭為劏房業主促加強執法

經民聯地產及建造界議員石禮謙指,房屋和教育是因果問題,出現劏房問題是反映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質疑政府「答得好唔代表做得好,無真正了解問題點解決」。

醫學界陳沛然質疑,劏房業主有如「月球人」,透過經營劏房賺取大量「被動收入」,為市民帶來租金壓力的源頭正是劏房業主,他問政府會否加強執法阻止劏房數量增加。

陳帆指,解決劏房問題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覓地建屋,強調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供應,應付未來十年的長策房屋需求,又指劏房是貧富差距問題,當市民無法負擔適切居所的租金,就要轉為租住劏房,形容情況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