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李家超百項指標本周定稿 附篇交代不會「照稿讀」?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特首李家超前日上任剛滿100天。他在競選政綱中,曾提及會在上任100天內,為指定的工作定下目標,訂立關鍵績效指標(KPI),實現「以結果為目標」理念。過去數天,他亦於社交網站上逐點回顧百日工作,並提到他和團隊已就指定項目訂立包括KPI等過百項指標,涵蓋土地房屋、人才策略及醫療社福等不同範疇,以便監督工作進度和成效,相關內容會在下周三(19日)公布《施政報告》時講解。
據了解,李家超收到這些由各部門提交的指標後,也需時審視以及與各部門會晤作最後定案,預料今星期內會完成,並且以附錄形式載列於《施政報告》中,不會全數讀出。

已收到土地房屋兩工作組報告

前特首林鄭月娥於2017年10月8日,發表上任百日報告,詳細列出78項政府工作進度,包括改革中策組、檢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召開兩次政治委任官員的集思會等,以及外訪15次、與傳媒會面39次,出席傳媒聚會和接受傳媒訪問共13次,又將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行程圓滿成功」列入報告中。

當然,上屆政府沒有承諾為工作訂立KPI,因此也無相關指標可公布。過去5年林鄭月娥政府政治上歷盡風雨,連帶民生政策的不足之處,都成為外界的攻擊目標,因此政界人士相繼提出須為政府訂立KPI以便監察施政成效,到李家超競選特首時,也就將建議納入政綱。而據李家超社交網站的資訊,目前已經收到「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及「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的「百日報告」。

《香港01》在上周分別向特首辦、6位正副司長、15個政策局查詢各部門提交政策指標及KPI的進度和具體內容,僅獲統一回覆:「行政長官在政綱提出就指定工作設立關鍵績效指標(KPI),旨在監察工作項目的進度是否符合要求,若進度有偏差,可以及早介入。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各政策局積極檢視轄下政策範疇的工作能否進一步減省程序,提升效能,達致『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方針。政府會在本月適當時候交代相關工作進展。」結合李家超的說法,可以確定政府在施政報告前,都不會詳細交代各個部門的KPI。

本周內仍有修訂空間

有資深建制中人反映,其實李家超在收集各部門KPI的過程中,也要面對眾多「艱難抉擇」,因為從工作性質而言,未必所有部門都適合採用KPI,一些工作成果難以量化,一旦使用不當容易影響公務員士氣,因此部門呈交的KPI當然不能百分百照單全收,要靠特首調整:「哪些部門要落KPI、哪些不用,根本沒有一個科學標準,完全是政治決定。」

亦有政府中人說,李家超對KPI相當重視,幾乎是「全民大煉鋼」,每個部門都要參與,提交目標後再交由特首辦作整合、回應及修訂,近幾日亦有約見不同部門,討論施政目標的最後修訂。

多於一名知情人士指出,《施政報告》公布期間固然會一併公開李家超所提及的百多項指標,但由於篇幅太長,預計李家超不會全數放在演辭中,「應該都會用附篇另外交代,或者有一點類似以前政府的做法,一份長篇、一份短篇,總之不會全部讀出來。」

按過往慣例,《施政報告》一般在公布前約一個星期定稿,但如果時間趕急,最遲在發表前兩天(一般而言為周一)才定稿也可以,隨後便交由政府物流署印刷。因此各部門的工作指標和KPI,在本周內仍有修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