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纖瘦卻肚子脹?大多「瘦胖子」身藏1物 可導致糖尿心血管病

撰文:蘇菲亞
出版:更新:

不少人外表瘦卻肚子脹,原來是內臟脂肪作怪?台灣有醫生在社交平台發文,指有些人外表纖瘦,腹部卻脹起,稱這類人為「瘦胖子」,此類人體內或囤積不少內臟脂肪,不斷釋放發炎物質,影響全身代謝,至發現時卻為時已晚。醫生提醒,內臟脂肪過多,不僅會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亦容易有脂肪肝及慢性發炎問題,建議要多做運動、嘗試間歇性斷食等,以助降低壓力及賀爾蒙皮質醇,避免脂肪囤積。

基因科醫生張家銘於指有些人外表纖瘦,腹部卻脹起來,而且呈堅硬狀態,他稱這類人為「瘦胖子」。(AI生成圖片)

「瘦胖子」體內囤積「內臟周圍的隱形脂肪」

台灣基因科醫生張家銘於社交平台發文,指有些人外表纖瘦,腹部卻脹起來,而且呈堅硬狀態,他稱這類人為「瘦胖子」。他指瘦胖子體內或囤積不少「內臟周圍的隱形脂肪」,包圍肝臟、腸道、胰臟甚至心臟等,不斷釋放發炎物質,影響全身代謝。最可怕是很多人完全沒有察覺此問題,直到檢查身體時,才發現情況早已變得嚴重。

張家銘表示,內臟脂肪不像一般動物皮下脂肪呈白色、軟身,它最常堆積在肚子深處,包括大網膜、腸繫膜、肝臟和心包膜等位置,呈黃褐色,還帶有發炎細胞。內臟脂肪不是單純儲存脂肪,更是一個「發炎製造者」,會影響全身代謝,增加健康風險。張家銘指,有相當多正常體重的人,體內其實有過多內臟脂肪,這也解釋了有些非肥胖人士,血糖、血壓和膽固醇均比真正的肥胖人士還嚴重。

張家銘指出內臟脂肪過多,不僅增加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亦容易有脂肪肝及慢性發炎問題。(示意圖/GettyImages)

內臟脂肪過多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張家銘提醒,若是長時間久坐不動、進食太多精緻碳水化合物、壓力過大或睡眠不足,都有可能導致身體代謝變慢,更容易囤積內臟脂肪。他指出內臟脂肪過多,不僅增加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亦容易有脂肪肝及慢性發炎問題,建議要多做運動、嘗試間歇性斷食和維持睡眠充足,另外也可多做冥想、瑜珈、深呼吸,有助於降低壓力賀爾蒙皮質醇,避免脂肪囤積。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