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環重建】市建局撤回申請 上環永利街、士丹頓街唐樓暫免清拆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市建局申請清拆上環士丹頓街唐樓,包括88至90號兩棟本擬保留的唐樓。市建局計劃在該地段興建住宅和商場,原定7月14日於城規會審議。但市建局於城規會會議前夕撤回申請。市建局解釋因為聽到社區意見決定撤回。立法會議員及保育團體認為,該重建項目牽涉眾多中上環舊城區唐樓建築,希望政府從中反省現行保育思維及政策,確立保育該區歷史建築。
資料圖片:潘思穎攝

是次申請屬於H19項目,重建範圍包括:士丹頓街、城皇街、永利街、華賢坊西等地段。城規會於13年通過市建局重建方案,當時的版本是保留士丹頓街88-90號兩棟唐樓,「尊重及保存城皇街及士丹頓街街景」,以及沿城皇街興建拾級而上的13層住宅。

但今年4月,市建局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興建兩棟逾20層的住宅連商場大樓,提供204個單位。市建局就修改方案與中西區區議會討論,指此舉為解決市民住屋需求。泛民及建制派區議員一致反對,促請城規會否決申請,保留中上環唐樓舊區的台階氛圍。城規會諮詢期間接獲4,675份意見,當中有4,668份屬反對意見。規劃署表明不支持市建局方案,稱「未能與周邊發展協調」。

城規會原定在7月14日開會審批申請。市建局卻於今早向城規會表示,撤回申請。市建局解釋,聽到社區人士不同意見後決定撤回;至於未來會否重新規劃項目,暫時未有定案。

市建局稱擬拆唐樓沒有歷史評級   保育團體指屬《華僑日報》創辦人故居

市建局指兩棟唐樓沒有任何歷史評級。但根據中西區關注組關注組研究,該兩棟唐樓實為成立於1925年的《華僑日報》創辦人岑維休、陳楷的居所及員工宿舍。唐樓鄰近前必列者士街街市,因中上環過去是新聞印刷業重鎮,街市現正被政府復修為「新聞博覽館」。

關注中上環舊城社區的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羅雅寧回應,「提出咁嘅修改本來就唔應該。市建局撤銷的決定,相信是見到無論社區街坊、區議會及公眾,都對修改有強烈反對意見。」即使今次撤回,她說仍須審慎看待,市建局可能在不久將來再度闖關。

今次擋下市建局闖關,免於舊城區台階式建築氛圍盡失,羅雅寧認為,可以是一個讓社會和政府共同討論,反省本港現時保育思維的契機。「從H19重建項目可見,中上環舊城區一直是政府旅遊的宣傳重點,市民又十分熟悉這裏的歷史氛圍。但是香港只有法定古蹟建築才可免於被拆,政府欠缺如何統整劃出一整個保育區或舊城區的保育思維。法例即使修改需時,但政府有既定的行政手段,為區內的建築設置更多發展高度限制,清楚定義哪些地段可以中低密度發展,哪些地段保留不另興建。再透過城規會,有效管理公私營機構發展時,不會過度破壞社區原有建築氛圍。」

她續指,元創坊附近一帶包括士丹頓街「卅間」的盂蘭傳統節慶、通往永利街的新聞博覽館,一直伸延到太平山街,是真正的舊城區。舊區不應以推土機式重建,而以重視公眾參與,取得平衡。甚至,她說市建局的職能牽涉公眾利益。唯有社區的舊樓過於殘破失修,業主無法負擔維修費用,市建局方有角色處理。然而,中上環的唐樓不少有業主復修,令市建局業權收購進度緩慢,不達法例標準的8成。

區議員:確立舊城區供各區參考發展

今年3月中西區區議會曾全體反對市建局的修改方案。民主黨的區議員許智峯說,撤回修改申請方向正確。他憶述,過去市建局向議會承諾,H19重建項目會保持低地積比、保留台階式社區氛圍。「城規會通過申請的機會應該極小。」他說。

重建項目早於2003年出現,是市建局前身土發公司的項目,拖延至今超過10年。許智峯認為,市建局的職能是翻新樓宇,提供更多單位之餘,更應以人為本,注重社區的人文價值和保育。是次撤回,他推斷市建局只得兩條路可走:按原定方案或推倒整個重建項目。「今次對市建局來說是很大教訓。中上環本身是舊城區,應該在發展上給予一定限制。如果政府能真正確立中上環舊城的保育定位。可能會是新的突破口,讓各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