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校巡查】北區智障服務不足 申用廢校遭拒 家長崩潰:無希望

撰文:陳諾希 蔡正邦 魯嘉裕 李慧筠
出版:更新:

「我真係想帶住佢(兒子)去死埋。」居住北區李太,20年來不眠不休的照顧患中度智障及自閉症、完全缺乏自理能力,及語言能力欠佳的兒子Joey。由於Joey去年六月中學畢業後,未能無縫銜接至展能中心,因此李太需自行照顧。李太想安排Joey到展能中心使用暫託服務,及到地區支援中心,惟服務每週只能提供1至2天、每次2至3小時的有限度服務,以致他一直未能適應環境,令Joey思緒「亂晒龍」。作為全職照顧者的李太,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令她完全崩潰。六年前,北區智障人士的家長,已提出服務不足問題,去年開始,他們與社署會面,提出以區內的空置校舍區興建智障成人服務中心,卻處處碰壁⋯⋯

李太聲淚俱下,直言母子二人因北區智障成人服務不足而「亂晒龍」。(蔡正邦攝)

根據教育統籌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料,自閉症患者會堅持某些行事方式,如只乘坐某一路線的巴士或特定的座位,又拒絕改變日常生活習慣。

李太長期處於崩潰狀態,每天都在擔心兒子出院後要重新面對同樣情況。(蔡正邦攝)

兒子令李太撞向石柱一度「斷片」

「佢個人真係完全亂晒龍!因為佢好得閒,所以唔係搵野食,就扭出街,但帶佢出街真係好大壓力。佢一出街就想去搭車,一搭就五、六個鐘,坐到自己唔想玩先肯返屋企。等車嘅時候又成日想衝出馬路上人哋啲車,跟住扯住我隻手一路跑,完全控制唔到佢。佢差唔多160磅,要拉住佢真係好難。」今年一月,李太想帶Joey回家時,追逐拉扯其間頭部不小心撞向石柱,李太一度「斷片」需到醫院檢查。經檢查後發現她長期處於崩潰狀態,所以醫生將她轉介到精神科,現時需要定時覆診。而Joey則因長期不受控,需要定時食藥,留院觀察約三個月。

我真係好崩潰,自己不停係到喊,好辛苦。有時佢拖我到個十字路口時,真係好想企係到唔郁,等佢死咗去算,好無希望。
李太
盧姑娘一直跟進Joey的個案。(蔡正邦攝)

自閉症患者畢業後現真空期 增家長壓力

Joey的母校,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普光學校的社工盧姑娘一直跟進個案,她直言現時Joey需依賴藥物控制,屬行為倒退。「因為嘅生活太混亂,我都係第一次見有學生一星期要分散到唔同中心。食藥係我哋最唔想見嘅情況。」盧姑娘指,現時區內只有兩間展能中心及一間庇護工場,服務不足以支援整個北區智障成人服務,不少學生在畢業後都面臨真空期,需由家長全天候看管,令家長缺乏喘息機會。

根據社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日間殘疾成人服務(包括弱智人士、肢體傷殘人士、精神病康復者及視障老人服務)的輪候時間,截至去年12月31日,北區展能中心及庇護工場的輪候服務人數分別為79人和193人,而展能中心正常最快輪侯時間為9年,庇護工場為5年。

爭取六年 去年與社署會面增12個名額

早於2013年,已有家長提出服務不足問題,惟署方無動於衷。至去年4月,由一群智障人士服務機構及家長組織的「北區智障成人服務關注組」正式成立,並與社署會面,提出以區內的空置校舍區興建智障成人服務中心。

(蔡正邦攝)
其中於規劃署「經中央調配機制檢討的空置校舍用地」的列表上聯和墟公立學校空置多年,殘舊不堪。(蔡正邦攝)

關注組向署方提出選址 全遭駁回

社署提議關注組自行於區內尋找合適的位置後再向社署提出建議選址。因此,關注組從規劃署「經中央調配機制檢討的空置校舍用地」的列表上找到5間區內較為合適便利的空置校舍,包括聯和墟公立學校、上水宣道小學、上水石湖墟田料米業商會公立學校、東慶學校、從謙學校。他們組織家長到多間空置處所拍照,並將資料及相片交予社署,不過提議一一被駁回。

社署回應關注組指,他們所提出的空置校舍已安排用途,如前上水宣道小學及東慶學校會改建成教會、上水石湖墟田料米業商會公立學校則會改建成社區健康中心、聯和墟公立學校就安排作鄉村式發展,而建議保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的從謙學校就以於私人土地上及高架橋旁為由拒絕作智障成人服務中心。

香港01記者於月初重返關注組所提出的五間空置校舍,發現除了上水宣道小學之外,其餘四間校舍仍然殘舊不堪,雜草叢生,亦未見有工程動工。盧姑娘認為,如規劃署列表上的空置用地早早已安排用途,為何不從表上剔除或清楚列明已確實空置校舍之用途。

+1

規劃署回覆香港01指,新一輪的空置校舍檢討仍在進行中,待有關檢討完成後,署方會適時更新規劃署網頁。列表的首頁亦指明部份空置校舍可能已被/正在/將被拆卸,或已安排作臨時或撥作其他長遠用途等。署方會在新一輪空置校舍檢討更新規劃署網頁時,會考慮把已改建的空置校舍從表中剔除,並與負責管理空置校舍用地的政府部門商討發放有關資料的詳細內容。

買地安排 家長:遠水不能救近火

對於立法會宣讀19/20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將撥款200億元,購置約60個非住宿私人物業,用作增加社福設施的用途。家長直斥此政策遠水不能救近火,而買地再興建的過程漫長,遙遙無期,惟服務卻逼在眉睫,他們認為不切實際。「除咗時間長之外,其實都唔知區內仲有咩地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