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專訪|揭內部秘聞 為買齊口罩測試 全組衝落樓排隊搶購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消委會測試直擊系列之二】《香港01》早前直擊消委會啤酒測試的全過程,發現數頁的報告,字字均是調查員及研究員長達半年時間的心血。消委會研究及普查部署理首席主任張昕帆,便揭曉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
以疫情期間發表的口罩測試為例,當時全港一罩難求,原來消委會為了取得足夠樣品化驗,連博士生亦要與市民排隊搶口罩,最終花逾兩個月,才將30款口罩樣本全數買齊。「因為口罩嗰陣係相當難買,成Team同事,有啲見到附近健康食品店排緊隊,就即刻衝落去排隊。」

+1

研究員每年負責五個選題 與時間競賽寫報告趕出書

消委會月復月為市民提供消費資訊,提醒他們避免墮進不良商家的陷阱。雖然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每月定時出現在電視螢光幕前,不過研究及調查員的工作似乎一直不為人知,究竟他們在幕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研究員就如普通打工仔一樣要「趕死線」,他們每年跟進大約5個選題,即隔月便完成一份測試報告。惟每個選題提前數個月已確定刊登時間,就如前文所述,他們在取得實驗室的數據後,便與時間競賽,忙於聯繫商家及實驗室,僅約半至一個月撰寫測試報告,以確保可準時出版。

其實我哋係要風雨不改,本書(選擇月刊)每個月月中就要出。無論你係10號風球,有啲咩問題,本書都係要出
消委會研究及普查部署理首席主任張昕帆

▼實驗室測試流程▼

+3

專才入職要求 啤酒測試報告由博士生負責

但不同的是消委會內部人才濟濟,例如負責啤酒專題的研究員,便擁有博士學歷,曾在實驗室從事化學相關測試多年,後來轉職至消委會。因此理科出身的她認為,在截稿前將若干數據濃縮成過萬字的測試報告,確實是一項挑戰。

張昕帆解釋,由於選題涉及日常生活各個層面,需要招募具備行業相關經驗的專才,務求報告內容更為準確。「大學係基本入門啦,我哋要求係大學本科之外,都要有相關經驗,唔係話一定要收博士生嘅。」

2020年2月,香港人為買口罩在通宵排隊只等一個買口罩的等號。(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因一個原因消委會口罩測試2020年底出爐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期來,一夜間市面「一罩難求」,藥房大排長龍搶口罩的畫面,相信市民至今仍歷歷在目。消委會在同年12月發表口罩測試報告,相距疫情爆發的2月初,已相隔接近一年。其實當時消委會深受疫情影響,張昕帆便形容為最深刻的一段日子。

一直以來,消委會為確保所有測試的公正,謝絕廠商提供樣品,安排同事以消費者的身份,到商戶採購樣品。惟疫情初期本港口罩供應尚未穩定,多款不知名的品牌不斷在貨架更替,直至本地廠商如雨後春筍湧現,市面供應趨向穩定,消委會終在年中正式「拍板」開展測試。

其實當疫情一爆嘅時候,我哋已經好想做(口罩測試)。但因為當時出面供應好唔穩定,品牌亦唔穩定,嗰段時間就算買到都係雜牌,今日有聽日冇嗰啲啦。我哋想做,但覺得既然咁唔穩定,我今日做咗,聽日個品牌已經唔再出現,冇意思嘅,所以喺度蘊釀緊。
消委會研究及普查部署理首席主任張昕帆

▼2020.12 消委會測試30款口罩評分(由最低至最高分)▼

+25

疫情初期一罩難求︰同事見到即刻衝落去排隊

不過拍板只代表接下來挑戰的開始,測試工作依然舉步維艱。張昕帆透露,當時同事安排在家工作,亦不希望負責採購的同事,經常出外排隊買口罩,因此需要平衡感染風險及時間安排,大幅增加採購的難度。

此外,受限於供應量仍然不足,搶口罩熱潮持續,甚至需要動員整個部門,即博士生亦要與市民一同排隊搶口罩。張昕帆說︰「我哋一般嚟講,一個Project可能一至兩個同事買就OK。但因為口罩嗰陣係相當難買,成Team同事,有啲見到附近健康食品店排緊隊,就即刻衝落去排隊。」

最終消委會便花兩個月以上,才成功購買30款口罩所需的樣本數量,略長於正常情況的一個月。他們馬不停蹄聯繫實驗室測試,並搶在12月發表報告,由拍板至面世只花約半年時間。張昕帆亦放下心頭大石,總算向市民作出交代。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