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城市林務策略|推行樹木生命周期管理 保育景觀資源及林木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沒有了樹木,我們的城市會變成怎樣?要保持城市的活力,保育樹木的工作必不可少。香港擁有珍貴的天然景色及林木,無論在郊外或市區,樹木亦隨處可見。樹木需要持續保育、妥善護養及有效管理,才能達致人樹共融的城市。樹木保育及管理屬於城市林務的眾多工作之一,政府透過策略性規劃和多元化管理,以「綜合管理方式」管理政府土地上的樹木,令城市中的植物可持續地健康生長。發展局轄下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管理組)一直統籌整體城市林務工作,推動多種策略。下面將介紹城市林務的兩種策略:樹木生命周期管理和保育景觀資源及林木,以減低潛在風險,保障公眾安全之餘,亦能讓市民享受這些景觀資源及林木所帶來的好處。

城市林務策略:生命周期管理

樹木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為城市的綠化環境、生態、微氣候及健康等各方面帶來益處。然而樹木和人一樣,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其狀況會隨時間及環境而改變。假如樹木沒有得到妥善護養,其健康及結構便會逐漸變差。政府以「綜合管理方式」,按照樹木所在的位置,由負責管理相關政府設施或者土地的部門負責管理樹木。

樹木風險評估 保障公眾安全

發展局農林督察羅寶正先生表示為減少樹木對公眾安全和財物所帶來的威脅,發展局發布了《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樹木管理部門會按照指引,有系統地評估樹木的健康及結構狀況,識別可能有問題的樹木,作出適切跟進,減低風險。

在颱風或暴雨下,健康欠佳及結構不穩的樹木更會特別容易受損。每年風雨季前,各樹木管理部門會完成他們轄下樹木的風險評估,並採取適當的風險緩減措施,減低樹木倒塌風險,保障公眾安全。

他補充指管理組的樹木管理辦事處在2019年10月成立了一隊「樹木風險巡查隊」,專責有系統地抽查和審核各樹木管理部門所完成的樹木巡查報告,確保樹木風險評估工作以專業方式進行。在審核過程之中,巡查隊會特別留意報告的資料是否正確和完整、建議的風險緩減措施是否按時完成等。完成報告審核及現場視察後,如有需要,他們會發出審核報告,要求樹木管理部門跟進,並監察部門跟進的進度。

加強樹木巡查 及早為樹木「診症」

為加強部門的樹木巡查工作,發展局農林督察陳錦鳳女士表示,巡查隊每年都會主動額外巡查高人流車流的地點,涵蓋18區比較繁忙的街道,盡早識別當中有問題的路旁樹木,即時轉介樹木管理部門跟進,例如進行修剪、治理病蟲害、移除枯枝,以至移除整棵樹木。

除了恆常巡查,巡查隊還會突擊檢查各部門所進行的樹木工作,確保有關工作符合發展局頒布的《樹藝工作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指引》,包括視察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路面交通安全、急救設備、以至樹木工作的良好作業方式及專業操守等,並向部門建議可改善的地方。

頒布《樹木管理手冊》 指引私人土地樹木管理

針對私人土地的樹木,管理組在2016年4月頒布了《樹木管理手冊》,為樹木擁有人及物業經理提供指引及意見,護養其下擁有及管理的樹木。手冊已於2018年納入《建築物管理條例》中的《大廈管理及安全工作守則》。每年管理組都會發信提醒私人物業業主,需於風雨季來臨前,為所屬物業範圍內的樹木進行樹木風險評估,並採取合適的緩減措施,保障大眾安全。管理組亦會為私人物業業主及物業管理人員舉辦樹木護理講座、工作坊及巡迴展覽,並在風雨季前加強樹木護養的宣傳,加深各界對樹木護養的認識。

應用智慧科技管理樹木 推出二維碼樹木標籤

在科技時代下,政府應用各項智慧科技管理樹木,提升管理質素和效率。政府推出了「二維碼樹木標籤」,向公眾展示相關樹木知識,包括品種、特徵及植物趣聞。除了加深市民對樹木的認識,關注樹木護養,亦方便了市民匯報問題樹木,共同協助減低樹木倒塌的風險。預計於2022年初,二維碼將會率先應用在約20萬棵行人路旁邊、公園及公共屋邨的樹木上。

二維碼樹木標籤將會於2022年初,應用在約20萬棵行人路旁邊的樹木上。

傾斜傳感器 智能監察樹木傾斜

為偵測全港樹木擺動的情況及穩定性,政府委託大學研究團隊於2020年年底在各區的樹上安裝大約8,000個傾斜傳感器,以智能傳感技術作出偵測。當傳感器監測到樹幹底部的傾斜角度超過臨界點時,系統會立即向樹木管理部門的指定人員發送提示信號,隨後評估其倒塌風險,從而加強樹木風險管理。發展局更與4個部門合作,包括建築署、路政署、房屋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對已安裝傳感器的樹木進行監察及採取必要的護養措施,減低塌樹風險。

政府於各區的樹上安裝大約8,000個傾斜傳感器,有助進行監察及採取必要的護養措施。

逐步更替潛藏風險的樹木 台灣相思樹陸續「退役」

在過去,一些種植的樹木,例如斜坡上的植林,已到了生命周期的終點,對道路使用者構成潛在風險。有計劃地逐步更替有潛在風險的樹木,是生命周期管理的另一措施。

路政署園境師胡芷甯女士指出,5、60年代香港政府大量開山建路,興建交通網絡,許多新的人造斜坡急需植物覆蓋。當時的政府引入台灣相思等的外來品種樹木,作為鞏固斜坡的「先鋒樹」,它們其中一個特性是快速生長,有效預防山泥傾瀉。但現在這批台灣相思已經開始步入老年期,逐漸出現樹幹傾斜、裂開、枯死、腐爛或者被害蟲侵蝕等問題,有潛在塌樹風險。

+1

推動「承思.續後」原址栽種原生植物 提升生物多樣性

她續指,路政署由2016年起,積極主動推行『承思.續後』斜坡植林優化計劃,有系統地移除老化、結構和健康有問題的台灣相思樹,再補種原生植物,計劃至今已經更替了大約2,000棵老化的台灣相思樹。除了積極提升道路使用者和市民的安全,更可以提倡可持續發展及豐富生物多樣性,為自己及下一代締造健康、安全及可持續的道路景觀。

路政署園境師黃偉誠透露,路政署在竹園道一帶的四個人工斜坡已先後實行植林優化計劃,這批斜坡位於大自然與巿區之間,路政署在移除老化的台灣相思樹同時,會把握機會一併美化街道景觀,並在斜坡上重建原生樹林生境。署方會先安排移除健康及結構較差的台灣相思樹,減低砍伐樹木對景觀造成的負面影響,而被保留下來的樹木可起遮蔭作用,有助新種植的植物適應新環境。

至於種植安排上,路政署高級園境師邱偉虎指路政署合共選擇了20多種原生品種苗木,安排栽種在竹園道一帶。當這批植物成長之後,將具備不同大小及季節性效果,逐漸形成豐富的多層次植被,在不同季節為本地動物提供食物來源,供多樣物種棲息和覓食,增加整個樹林的生物多樣性。在接近道路的部分,植物的觀賞性尤其重要。署方不僅安排種植常見的觀賞植物,更會種植多種具有高觀賞價值的原生植物。

竹園道一帶的斜坡已進行植林優化計劃達三年,黃偉誠指經過三年的種植及悉心養護,植被已經初見成效,在斜坡上出沒的鳥類及蝴蝶數量增加,亦喜見市民會特別留意樹木的成長,體會到自然界的活力。他坦言期待在不久將來可逐漸減少人工養護,讓植物靠自身力量健康成長。

除了竹園道一帶的斜坡,全港不同地區都陸續推行植林優化計劃,深水埗南昌街近龍翔道的斜坡亦是計劃對象之一,將小塊的原生樹林及悅目的賞花樹帶,引到尋常的街道上,活化社區。

+1

老樹回歸社區 回收再造新產品

「承思.續後」計劃除了更替斜坡植被,亦同時推廣樹木回收再造,讓「退役」的老樹活出新生命。計劃實行至今,已回收約100 噸台灣相思木,經處理後再製成不同產品,例如木板、戶外傢俱、手機座、可培育靈芝的培養料、藝術雕塑和生物燃料等,令老樹回歸社區,繼續陪伴市民。

城市林務策略:保育景觀資源及林木

除了恆常管理,許多樹木亦需要特別保育。在香港這個大都會,發展項目從不間斷。無論私人發展項目、政府工務工程及部門日常樹木護養工作,都必須遵守保育樹木的指引及要求。在工程期間,須為原址保留的樹木提供適當保護措施,例如建立足夠空間的樹木保護區,在範圍四周設置堅固的圍板或鐵絲網,防止損害樹木。

工程期間,須為原址保留的樹木提供適當保護措施,例如建立空間足夠的樹木保護區。
樹木保護區以樹冠最外面的樹枝向下劃界作範圍,更要在四周設置堅固的圍板或鐵絲網,防止樹木的任何部份在工程期間受到損害。

設立《古樹名木》登記冊 優先保育

在保育樹木方面,自2004年起,政府在已發展地區的未批租政府土地或鄉村地區的旅遊勝地,選定合適的樹木編入《古樹名木冊》,作加強保育。這些古樹名木各具特色,包括大樹、古樹、珍貴或稀有品種、具有文化及歷史意義或樹形出眾的樹木。現時冊內有大約450棵樹木,詳細列出品種、位置及生長狀況等資料,並由不同樹木護養部門專員負責護養,每年進行不少於兩次的詳細檢查。

名冊內的古樹名木均嚴禁任何人砍伐或損害,除非事先徵得地政總署及發展局的批准,否則不得在古樹名木生長的地點進行工程。除非有塌樹、塌枝風險,古樹名木不可輕易被移除。即使懷疑名冊內的古樹名木會威脅或危及市民的生命或財產安全,亦需依特定程序,經詳細評估後,確認沒有其他可行的緩減風險措施,才可考慮移除相關樹木。

+1

在完善的城市林務政策下,香港的景觀資源及林木得以持續保育。樹木生命周期管理更透過妥善的樹木護養和風險評估,以及斜坡植林優化計劃等工作,保障公眾安全和豐富社區的生態。當樹木「退役」後,更可發展「第二生命」,以不同形式回歸社區,達致可持續發展,從而建構人樹共融的城市。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