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濟全因屋企太窮嗎?打破跨代貧窮 「這方面」的傳承最重要

撰文:半宅職薯
出版:更新:

跨代貧窮問題,社會討論得多,而與此相對的,是「跨代富裕」現象。究竟「跨代貧窮」和「跨代富裕」兩者之間有沒有衝突,今天半宅職薯想和大家想像一下。

「膠劇」給我們的想像局限

「你個敗家仔,係咪想激死老豆?!」這是我們小時候看膠劇常見的劇情:父親辛辛苦苦白手興家,然後生出一個敗家仔,每天花天酒地,最後欠下一身債,連累父親賣屋賣廠還債……又或者這名父親賺的錢是壓榨基層員工得來,然後讓觀眾得出一個結論:「賺大錢又點啫,咪又要因住收尾嗰幾年?」

這是膠劇讓我們建構對富人的想像。

相關文章:比較「展望未來」 中年人更勝年輕人?3個原因令新一代心很累

+6

由傳承家產,發展至傳承創業精神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個關於傳承的講座,由一位成功把事業王國傳承給後代的生意人主講。

在講座中,講者分享了很多傳承事業的難度以及其原因,也分享了他成功傳承的心得。我當時比較年青,不懂大體,在發問時間拿起咪高峰問了一條很直接的問題:「既然把事業傳承這麼難,為何不直接向下一代傳授創業家精神,讓他們 有不斷東山再起的能力?」

當然,講者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我認為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就是傳承創業家精神,遠比傳承業事業困難。

「跨代富裕」現象

若干年後,世界又有一些轉變,而我又認識了不少知識水平和能力都比我高很多的前輩。

膠劇所塑造出的事業有成老年人的形象是保守、固步自封、欠缺想像力。但我認識的前輩,不少受過非常良好的教育,思想先進而且開通。年老的,只是身體而不是頭腦。

我發現,這些前輩對於子女的教育及栽培都十分重視:重視學業成績,更加着重待人接物和人脈發展。他們的子女才二十出頭,便認識一大群有見識的前輩,在人生早早的階段便吸收前人的經驗和智慧。

和膠劇所描述的敗家仔不同,這些年青人大多態度誠懇又謙虛,受過良好教育而且交際力強,軟硬實力兼備。在我眼中,他們是窮不了的,甚至極大機會比他們的父親更加成功。這就是我想指出的「跨代富裕」現象。

「跨代貧窮」源於心態更甚於資源

90年代或之前的會考制度,每年都在量產會考失敗者:會考成績不足以升上中六的學生,在實際上會視為失敗者、離考生,卻不是中五畢業生。在踏進社會之前,已先被冠以失敗者稱號。在這些給年青人定型定格的潛規則之下,他們對將來事業期望自然大幅降低,最後難以避免成為較為貧窮的一群。

而在大專學額量化寬鬆的年代開始之後,大量家庭為了讓子女追上平均學歷水平,豪灑積蓄報讀自資專上課程。

至於畢業之後能否賺回學費以及在社會上流?沒有積蓄,等於待業能力低,結果更加無選擇和議價能力。

跨代貧窮,源於心態上及資源上的狀況。

相關文章:是年輕人不濟還是老細思想停滯?上司要求放工都回訊息只代表他…

+16

「跨代富裕」源於應試及教育的分別

貧窮的父母盼望子女考取高分,富裕的父母期望子女獲得教育和啟發。

原因很簡單:貧苦學生考不到高分便不能升學,拿不到職場的入場券;富裕的學生需要真實的知識,以便在爸爸媽媽或者世叔伯的公司有所發揮。

而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考取高分更似是一種考試戰術,而不是知識體現。貧苦學生自小被迫跟着別人設定的遊戲規則玩,富裕學生自小被教育如何設定規則,有着不同的世界觀。在這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下成長,他們將來會怎樣發展,大家心中有數。

當然,貧苦學生也有機會在長大成人之後孤注一擲創業成功。必須留意的是,他們只有一注機會,不成功便成「塵」。而富裕的學生由於資源充足,有着穩健的安全網,長大後可以有多次的創業機會,做到屢敗屢戰,最後總會有一次成功。

「跨代貧窮」和「跨代富裕」是否對立概念?

究竟社會是否需要打倒「跨代富裕」,才能解決「跨代貧窮」?這視乎我們的「視野」圈圈畫得有多大。

如果視野的圈圈畫得很小,例如小得只在一間公司的範圍, 不是你上位便是其他人上位,這確是一個零和遊戲。如果我們把視野的圈圈畫得大一點,例如整個行業;甚至再畫得大一點,跨行業跨領域。那麼在更大空間和視野的情況下,可能性便以幾何級數增多,「跨代貧窮」和「跨代富裕」便不再是水火不容。

結語

網絡名句「貧窮限制想像」確有其道理,而想像力又影響發展,造成一個惡性循環。說到最後,我想引述另一句網絡名句「學歷是社會入場券」。如果你把學歷視作入場券的話,那麼它說到底也只是一張入場券;如果你把知識視作啟發的源頭和可能性的泉源,你便會無時無刻思考怎樣去運用知識,讓自己得到發揮,創造可能性。

【延伸閱讀,更多新世代職場文化現象】

做打工仔要有「萬死不辭(職)」決心?10大社畜語錄絕對笑中有淚

+23

搵工|怎樣的工作會讓你想做一世?網民列4大條件 人工竟非首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