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教學︱中國未有紙張發明前 印章對古人有何功用?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藝文編按】本書節錄自《西泠學堂專用教材.篆刻入門》。這套教材共分為中國畫、書法、篆刻三個系列。本書為該系列的第二本教材,作者從篆刻工具、石材的選取,到刻印的每個步驟,以及各個時期篆刻藝術的發展源流與特色等,都作了全面多元的講解,並循序漸進地提供練習示範,為初學者奠定堅實的基礎知識,本選節除了論印章的起源與發展,亦討論了隋唐宋官印藝術的特點。

篆刻藝術源流——印章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印章發軔於先秦,距今三千多年歷史。其間有兩座具有里程碑式的高峯,一個是先秦戰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青銅印章:一個是元明清以來文人藝術家參與篆刻的流派印章體系。篆刻學是元明以後才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關於璽印起源問題的探討,近幾十年成為印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近代學者羅福頤先生在論及印章的發生年代時認為,歷來考古發掘中只在戰國時期墓葬中有璽印發現,而在商、周的古遺跡及墓葬中均未發現有實物可以證明印章起源早於戰國時期。但是從戰國古璽印的實物中考察,它的製作工藝已相當成熟而有體系了,因此可以推測在春秋時期應該早有印章存在了。沙孟海先生也認為,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出土可靠的春秋時代的璽印,但就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文獻資料記載來看應該是有璽印的存在。

金石學家于省吾在《雙劍簃古器物圖錄》中收錄了三件古銅璽( 編按:其中一圖見下 ),傳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北平某一藏家收藏的殷商時期的璽印,據說出土於安陽,是中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章實物,目前一方下落不明,其餘兩方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商代青銅鼻鈕(《西泠學堂專用教材.篆刻入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中國安陽殷墟發現了一個商代印陶,由於年代久遠,整個印陶只剩下原來的三分之二,經考察,距今約有三千二百多年的歷史。此印陶是當時專用的「範」,按壓於陶壁內側入窯燒製而成的。該印陶中間的字非常像金文「從」字,不很規則的邊框,與後來的古璽非常相似。印學家認為從溯源的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按壓的「印範」就是印章產生的最初形態了。另外,1998 年,殷墟新發掘出土一枚銅璽,就其形制與過去爭論不休的三方殷墟古璽基本一致,從考古學的地層關係判斷,可以確定其最晚也在商代晚期。綜合以上的論據,關於印章的起源大致可以認定在殷商時期。

印章的起源與社會經濟有密切的關係。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走向衰落,社會向前發展,國家政權之間政事日多,戰爭頻繁,經濟貿易也日益增多,印章就作為一種象徵權力和憑信的證物而被廣泛使用。其用法有兩種:一是佩戴在身,證明時務、身份,如同今天的印章一樣;二

是作封口用,近代所發現的「封泥」,就是古代印章用作檢驗憑信的遺跡。

書目:《西泠學堂專用教材.篆刻入門》
作者 林墨子 編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2-05-24

隋唐宋官印藝術的特點

1. 官署印與職官印並行。官署印是指某官府衙門的公章,職官印是指某任官之官印。晉以前的官印多是職官印,官署印少見,今雖發現有鈐於敦煌寫經《雜阿毗曇心論》殘卷上南朝齊的「永興郡印」,但當時這種印制並未普及,因而遺存的大量南北朝官印仍是職官印,至隋唐時才大量出現官署印並遺存下來,如隋「廣納府印」、唐「蒲州之印」。

2. 使用寶、印、記等印章名稱。「寶」是唐皇帝御寶的稱謂。自秦至隋,皇帝印均稱「璽」,唐武則天時始將「璽」改稱「寶」。以後曾復稱「璽」,至開元元年(713 年),帝印稱「寶」遂成定制。「印」是縣署一級以上的官印稱謂。「記」、「朱記」名稱始見於唐,縣級僚屬或相當於縣僚屬的低級機構和官吏的官印用此稱。寶、印、記是唐官印的等級區別,此制為宋以後各朝所沿用。

唐代官印(《西泠學堂專用教材.篆刻入門》)

3. 淘汰了秦漢以來沿用的方寸陰文官印印式,全部使用陽文大印。這時官印邊長多在五厘米上下,隋唐官印印文均與印體一同鑄出,書體屬小篆系統,但筆畫圓轉特甚,印面布局疏朗,每印均加細線邊框,有時代風貌。

4. 隋唐官印先用環鈕,它是從南北朝印的鼻鈕演變而來的,由於印大,已不宜於佩戴,因而印鈕形態也逐漸改變。隋官印環鈕還基本保持了南北朝官印的鼻鈕形態,至唐初,印鈕鈕體加高,跨度窄,孔長,形狀已完全不同,唐後期,鈕已無孔,習稱橛鈕。

【本文獲中華書局授權轉載,標題為編輯撰寫。本文並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延伸閱讀:秦漢皇帝以外 誰人官印可稱「璽」?︱冷氣考古︱張錦發專欄

作者簡介︱林墨子,字巽之,號翥盦,別署印菽,亦作印尗、印叔。1971年三月初三生於福建漳州。出生書香門第,在父親林斌龍(六吉堂)的影響下,自幼臨池。1982年始,受教於韓天衡、鄭玉水二先生習金石書畫鑒賞。九十年代移居香港,又得益於施子清、秦嶺雪二家指授,旁涉詩文。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學堂篆刻導師。書畫印兼擅,尤精篆刻,作品個性鮮明,刀法奇詭迷離,線條筆畫宛若倔鐵游龍,靈動而富有張力。在圖像印上努力探索,取源波斯圖式中西結合,亦漸露新意。近年精研鳥蟲篆印式,於2019年「全國鳥蟲書篆刻邀請展」中獲得優秀獎,備受學界推崇關注,作品廣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