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有聲書Podcast」漸興起 有心人投入為保育語言推廣閱讀

撰文:大學線
出版:更新:

無論在上班上學的路上,抑或是忙著家務,只要戴上耳機,便有人為你朗讀不同的書籍,甚至為你整理好書本的重點,讓你輕易吸取當中的知識,幫助你培養閱讀習慣。這是說書類Podcast的創辦目的。因為疫情,人們空閒的時間變長,促使許多網上平台的流量激增。 Podcast 早在內地、台灣以及歐美等地興起,雖然在香港尚未普及,但還是有一群人不計較收入,選擇了使用聲音連結大眾,用廣東話與聽眾分享書中的故事與感想,推廣香港的閱讀文化。
記者、攝影:盛昀/大學線 編輯:何琛儀/大學線

「香港人的有聲書」(下稱「有聲書」)是一個業餘有聲書頻道,以廣東話製作免費的有聲書目。創始人阿基一直有製作美劇解說的網台節目,約兩年前開始嘗試營運「有聲書」,他表示「想為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有聲書對讀書、對廣東話、對香港都是有幫助的」,所以頻道選的書目都和香港有關係,例如是由本地作者寫成,或是內容能聯繫到香港的社會狀況。

「有聲書」開始不久,本來便有意創立自媒體的Vivian因為朋友,與阿基在機緣巧合之下相識,並成為製作團隊的一員。對她來說,做「有聲書」最有意義之處在於保育廣東話,她認為現時在香港不少學校,中文科由普通話授課,對廣東話的重視程度減少,她希望頻道可作爲一種保留廣東話文化的媒介。

現在不少書本會在電子購書平台提供部分免費試閱的章節,「有聲書」團隊會聯絡出版社,獲取授權就試閱章節製作有聲書,希望藉此勾起聽衆對書本的興趣,再自行購買書籍閱讀。

錄製「有聲書」不是直接朗讀文字,而是要加入小巧思吸引觀衆。由於廣東話有書面語和口語之分,聲演者在朗讀時會將書面語改成口語,也會透過調整語調、情緒來營造氣氛,比如在小說《輪迴交易現場》一集中,在讀到其中一個角色「閻王」的對白時,聲演者刻意用粗獷、激昂的聲線來演繹「閻王」的形象,在讀到主角感歎人類的貪心時,聲音逐漸低落,語氣變得無可奈何,讓聽衆仿如身臨其境,故小說類是他們最受歡迎的節目類型。

與出版社合作 期望做到雙贏

籌備頻道時,阿基無意中瀏覽到一篇研究文章,發現人吸收知識是有三種形式:閱讀、口述和聆聽。對於部分人來說,聆聽是一個更有效的吸收方式,後來他更以此成功說服出版社與他們合作。對團隊來說,最困難是書本的版權問題。他們一直想和出版社、作者做到雙贏的局面,讓書本有多一個途經接觸潛在的受眾。但在創辦初期,他們聯繫過很多出版社尋求授權,但屢屢碰壁。有的質疑有聲書的推廣效果,一些題材較敏感的政治類書籍,亦會較難拿到授權。Vivian曾經花了三、四個小時,準備了40分鐘的試錄錄音,與一家出版社來回好幾封郵件交流,但對方仍不願合作。

在他們默默耕耘下,頻道的收聽量慢慢上升,《輪迴交易現場》一集的收聽次數達到六萬次,而其他集數平均也有幾千次的播放量,令出版社更願意授權給他們製作有聲書。在營運了約大半年後,今年有聲書團隊收到天窗出版社的合作邀約,推出了四本有聲書,每本售價約70至80元,預計將再推出四本,而「有聲書」製作組從中會分到約一成的版稅。

天窗出版社表示有聲書有「在耳際陪伴」的優點,還保留了書的氛圍,有感在香港全書錄製的有聲書不多,和「有聲書」團隊合作是希望拓展新市場外,也能幫忙培養新的文化土壤。由於在今年夏天才開展項目,初步以小說有聲書為主,期望未來能擴展到哲學、社科、財經,甚至繪本。

Vivian和阿基兩人均有正職,出於興趣,利用工餘時間營運頻道。Vivian表示,「我覺得現在很多自媒體的創作者,在剛開始的時候不會問做這件事會有什麼回報。如果非要說回報的話,應該就是享受做這件事。」團隊現在有四個核心成員,亦歡迎有興趣的聽眾參與製作。至於「有聲書」的未來,阿基指一切也是一場實驗,不過相信香港有聲書的市場會繼續壯大:「開咗個頭自然會有人跟尾。」

將書本濃縮成15分鐘 善用碎片時間吸收知識

除了以聲音演繹書本內容,為書本進行摘要也是另一個說書類Podcast的方向。William在2018年開始籌備讀書摘要平台,主打將書本濃縮成能以約15分鐘聽畢的精華內容,讓對知識充滿好奇心但沒有時間閱讀的香港人,可以善用零碎時間爲自己增值。經過兩年多的籌備,「點點閱」在2021年1月正式開始營運,服務分為免費會員和每月收費38元的付費會員,前者每天可以免費收聽一本指定書籍的摘要;而後者可無限制收聽書庫內所有書本的摘要內容。

William坦言自己沒有耐性,「我買了很多書,但是看到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就會停下。」但後來,他發現了一款英文的書摘要應用程式,當他將程式推薦給同事的時候,同事對服務很有興趣,但英文能力不足,希望有中文版本,令他驚覺市場上沒有同類以繁體字和廣東話爲主的產品,並萌生自己研發的念頭。對於當時接近50歲的他來說,辭職創業是一個十分大膽的嘗試,他原本在蘋果公司負責客戶教育及內部培訓工作,不過他眼見晉升機會不高,而又有人需要廣東話書本摘要這個服務,有感是一個潛在的市場,於是決定放手一搏。

爲了推廣「點點閱」手機應用程式,William曾用此程式一個月的收益購買廣告,卻收不到成效,最後他想到了Podcast。由於最近的Podcast興起,亦有留言功能令他可即時得到觀眾的回饋,對頻道下一步的方向提供想法,所以William早就有意發展,但礙於自覺嗓子沙啞,一直未付諸實踐。直到一次他在晨跑聽電台節目時,聽到一個著名的電台主持人的聲音也很沙啞,於是他便決定嘗試製作Podcast節目 「點點粵」,每星期推出一集,和應用程式「點點閱」同樣都是朗讀書本的摘要,但Podcast的內容會比較輕鬆。他亦會在節目中宣傳「點點閱」,與投放廣告比起來,成本更加低。

仍在摸索前路 希望發掘服務的潛力

「點點粵」並不直接創造盈利。香港的Podcast缺少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創作者無法直接透過Podcast流量賺取收入,而是透過置入廣告、透過其他平台收取會費等等的方法盈利。目前為止,「點點閱」大概有幾百名訂閱的用戶,但仍在發展階段,尚未有盈利。William指他做一本書的摘要的成本已經要大約五千元,更未計算應用程式的開發和維護成本,早前有用戶付款後卻未能解鎖付費會員服務,這個系統問題花費了他在「點點閱」數個月的收入去解決。不過William依然看好讀書服務的未來,更打算擴展台灣市場,讓用戶選擇聆聽國語或廣東話的摘要。

就好像建酒店一樣,如果只有一兩間房自然很少人來住,但是當(做出來的)書像房間那樣越來越多之後,慢慢地就能吸引到客人,我希望會有那麼一天。

普及思考 「牛哥講經」伴你讀哲學

說書類Podcast還能夠爲聽衆導讀,輔助他們拆解深奧的學術概念。「牛哥講經」是一個主要討論哲學、歷史、政治經典名著的Podcast。創辦人牛哥在大學修讀哲學,他想用顯淺易懂的語言向公衆講解哲學,故會以系列形式講解《中國哲學史大綱》、《人慈》等人文社科書籍,分享他在閱讀後的感想和評論, 他認爲Podcast能夠一步步引導聽衆進入哲學的領域中,陪伴聽衆一起思考,最終希望達到「普及思考」。

他的頻道其中一個特色,是會提供刻意用廣東話口語寫成的文稿,因爲牛哥認爲廣東話歷史源遠流長,承載了很深厚的文化價值,他希望藉此爲對廣東話感興趣的人提供多一個學習的途徑,推動廣東話的保育。

從大學畢業兩年,牛哥也曾嘗試過在工作的間隙去做Podcast,但是工作太過繁忙。而做說書類的Podcast牽涉很多重的工序——選書、看書、寫稿、錄音、剪輯……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所以牛哥選擇辭去書店的工作,全職營運「牛哥講經」頻道。現時團隊一共兩個人,牛哥負責撰寫文稿和錄音,而他的大學同學牧草除了在外接自由工作,其餘時間負責頻道後期剪輯以及營運、宣傳方面的工作。

與大部分Podcast頻道一樣,「牛哥講經」是免費收聽,難以從平台直接獲利。所以牛哥開啟群眾募資平台Patreon,聽衆成爲付費會員,就會獲得額外內容,例如可以加入讀書組和其他會員一起討論,而會員根據價格分爲三個等級,但仔細看各自的會員福利時,會發現竟然全部都是一樣的。

「牛哥講經」付費會員的等級分爲每月40元、每月80元和每月160元三個級別。成為會員後可以加入讀書會,鼓勵聽眾分享閱讀心得。(網頁截圖)

牛哥解釋:「現代人經常用資本主義的形式去思考,但其實我是有點想違抗資本主義的邏輯的」,他眼見社會充斥着階級差異,不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仍有階級之分,於是將會員制度視作一個社會實驗。而目前42個訂閱者中,並不是所有人都選擇了最低級別,也有幾個人選擇了每月贊助160元的最高級別。

雖然暫時仍然以積蓄支持著創作,但放眼未來,牛哥和牧草決定發展YouTube頻道「讀物農莊」,因為香港的Podcast平台的受眾數量遠遠不如YouTube,他們希望可以在更大的平台,讓更多人聽到他們的聲音

其實不是沒有哲學書,只是大家不知道怎麼樣去打開。

【本文獲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實習刊物《大學線》授權轉載,原文:用耳朵「閱讀」——廣東話說書類 Podcast 的情懷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