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怎看王家衛《繁花》?許子東、馬家輝、竇文濤各有褒貶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繁花》的開篇語說:「獨上高樓,最好是夜裏。」某種程度上,王家衛導演的劇集版《繁花》,市場表現確實稱得上一句「獨上高樓」,就收視率和網絡熱度來說,它不是最強的,但它覆蓋到的收視人群,超越了劇集這門文藝形式的基本盤。

馬化騰轉發過一位股市大牛散戶的觀後感,學者許子東前幾天直播時透露,在某場大佬雲集的商業會上,劇版《繁花》也是一大話題。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還在會上回答了他們最喜歡的女性角色。

+32

實際上,小說《繁花》出版後,因為「滬語入文,方言敘事」的寫法,最先受到了文學圈的追捧。劇版播出後,自然也引發了一些知識分子的關注。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許子東說,從去年到現在,他只看了兩部國劇,一部是《漫長的季節》,另一部就是《繁花》,把兩部作品對應起來看更能發現妙處:

都寫90年代,《漫長的季節》裏,工人下崗,走投無路,下一代要反抗,反抗的對象是香港的商人,而說上海話和粵語的商人形象,一直被內地娛樂產品進行反面刻畫。
《繁花》卻寫時代的轉折,90年代一方面是工人下崗,另一方面是社會開啟了無數的機會,有人炒股票,有人開公司,連外貿大樓的人都跑出來做生意。這個視角,正好與現在年輕人扎堆考公的現象形成了一種對應。
如果說《漫長的季節》是沉重寫實,那《繁花》就是浪漫傳奇,兩部劇正好體現了:所有娛樂的背後,都有時代的負重。

【相關圖輯】繁花|盤點胡歌10大金句:以為吃的是龍蝦,實際上吃的是機會…👇👇👇

+6

著名主持人竇文濤認為,王家衛作為一個香港導演,卻對內地政策拿捏得如此精準,他將原本略顯灰暗的小說改編成了改革開放奮鬥史,而「三個亮眼的女主角不靠男人靠自己」的表達,又恰好呼應了現在高漲的女性主義。

作家馬家輝說,王家衛以前拍《東邪西毒》,把金庸拍成了張愛玲,把武俠小說拍成了愛情片。這次卻剛好相反,用「武俠敘事」的思路拍《繁花》,並在劇中精心安排了三根枴杖:爺叔負責講金句,香煙店老闆負責解說,旁白負責推進劇情,這也導致某些角色的人設過於臉譜化。

當然,也有批評之聲,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說,演員非常努力,攝影的畫面每一幀堪稱畫報,但劇情有亂七八糟之感,多位演員有用力過猛、裝腔作勢之感。看完的感受是一群不正常生活的人把日子過得亂哄哄。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