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可致二型糖尿 孕婦飲食切忌高糖、油、鈉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筆者上月介紹過妊娠毒血症,其實另一種懷孕期間的病症——妊娠糖尿病,同樣有機會影響母體及胎兒;而且婦女產後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也相對較高。除了家族病史、肥胖、年齡等因素,近年越多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攝取過量的鈉或油份等,也有機會導致身體累積過多糖份,形成妊娠糖尿病。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文軒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文軒。

相較妊娠毒血症,本港孕婦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比率較高,估計每10名孕婦約有1至2名患病。從理論上說,妊娠糖尿病的成因不明,部份風險因素例如:

1.家族成員曾患糖尿病

2.孕婦有血糖偏高或肥胖問題

3.高齡孕婦

4.曾患卵巢多囊症或接受體外受孕

5.首次懷孕時曾患妊娠毒血症,或曾誕下體重4公斤以上的「巨嬰」

懷孕期間,孕婦體重上升,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時會分泌抗衡胰島素的荷爾蒙,降低了胰島素把血液內的葡萄糖轉化為能量的能力。累積下來,到懷孕中期(約5-6個月)開始發病。

妊娠糖尿病同樣有機會影響母體及胎兒;而且婦女產後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也相對較高。(Getty Images)

以往婦女較易忽略飲食引致的身體荷爾蒙變化,但近年一些研究或統計數據均指出,飲食習慣也有機會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風險。去年底,中文大學醫學院公佈全港首個懷孕初期飲食模式和營養攝取的研究(註),發現本港孕婦兩大飲食習慣特點:

1.半數孕婦每日平均攝取3,984毫克的鈉,超出世衞建議的2,000毫克接近1倍

2.97%孕婦膳食纖維攝取量平均每日僅14克,低於世衞建議的25克近半

該研究認為,長期不均衡的飲食模式,會增加妊娠相關問題的風險,例如妊娠糖尿病、嬰兒過大或產後肥胖等。另外,研究亦發現孕婦大多依靠健康補充品,吸收足夠的微量營養素(例如維他命、礦物質、葉酸等),但恰好反映她們的飲食失衡。

這是重要的發現,因為婦女在懷孕初期,往往會繼續工作,直至懷孕中後期才改善作息、專注休養;但研究告訴我們,調理飲食習慣,不能「臨急抱佛腳」,應在懷孕初期甚至前期已開始,而單靠營養補充劑並不足夠。

午餐肉是髙鹽、高糖、高脂肪的代表,中大研究發現,半數本港孕婦每日平均攝取3,984毫克的鈉,超出世衞建議的2,000毫克接近1倍。(資料圖片)

妊娠糖尿和妊娠毒血症一樣,有機會同時影響母體和胎兒。一般來說,妊娠糖尿病不會對孕婦有生命危險(個別嚴重病例會影響腎臟功能,或其他二型糖尿病的症狀)。但若血糖不斷飊升無法降回正常水平,胎兒有機會早產,或有身體結構的問題,嚴重甚至心臟停頓。

預防此病的方法,仍然是做足產前檢查,以及恆常監測身體的血糖值。一般來說,孕婦會於第26至28周,接受口服葡萄糖的血糖檢查(如果是高風險婦女,會於14至16周做另外一次血糖檢查)。調節飲食方面,則以控制血糖水平為目標,避免攝取過量糖份、澱粉質、油份或鈉之餘,少食多餐亦很重要。運動習慣也是控制血糖的關鍵之一,盡量於懷孕初期保持。

註:內文提及的中大醫學院調查,新聞稿詳見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uhk-survey-finds-half-of-pregnant-women-have-excessive-sodium-intake-during-early-pregnancy 。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