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Tee共享】不讓跑Tee「短命」 在遙遠陌生人身上還原價值

撰文:余婉蘭
出版:更新:

黃健裕(阿裕)傳來一個故事:「14歲美國女孩將一件穿不下的藍色毛衣,送進舊衣回收箱。11年後,一位10歲的非洲小男孩穿著它,與原主人擦身而過。」早些日子,阿裕在千里迢迢的柬埔寨也經歷同樣的事,有日他和穿上香港跑Tee的柬埔寨少年擦身而過,一切似曾相識。身在異地,阿裕與陌生少年、與「經自己手」的跑Tee重遇,故事重新把三者連結。像故事裡的美國女孩,他見到善的循環和善的顯現。「一個善意的舉動,或許正影響著我們素未謀面的人。」

阿裕從跑友手上收集各種各樣的跑衫。(被訪者提供)

「跑Tee共享」facebook專頁由黃健裕(阿裕)於2014年開設,呼籲跑友分享未開封、全新的跑衣,再透過本地和外地團體,將跑Tee分享到有需要人士手上。

想了解黃健裕搞環保平台的心法,請看另一篇文章:

全新跑衫送到去資源匱乏的國家,一件衣服的價值才變回正常。(被訪者提供)

過百件未拆的紀念跑Tee 像膠袋一樣短命

阿裕從前沒有想過有一日成為半個環保先鋒,「見到個膠兜,會有點感覺。」他說。到今天,他未敢自居環保分子,因為沒辦法杜絕生活中出現的塑膠紙杯。「盡量減得一件得一件,幾年沒有叫過外賣沒扔過發泡膠,不過仍然未減到飲品那個紙杯。」阿裕的環保理念簡單,物件已被製造,就想辦法用盡,延伸其生命,這對環境最負責任。幾年前他成立「跑Tee共享」平台也為了延長跑Tee的壽命,好少人想到,一件著得上身的跑衫,和一個膠袋和紙杯一樣「短命」。

阿裕是運動愛好者,跑長跑十年年資,每年參加各大小比賽就收到一件紀念跑衫,跑到第五、六年,跑衫開始消耗不了,拆開穿一兩次就扔在一邊,加上太太也是跑步愛好者,紀念跑衫幾年間「乘二」累積百幾件。「衫你可以著上身,沒有人意識是問題,因為它不像餐具或膠樽,你摸到見到塑膠。我自己儲到一定數量,才意識它是大問題。」跑衫價值低,也含有塑膠等石油副產品成分,一個身體根本著不了那麼多件跑衫,比賽的主辦單位照舊猛派。

「人決定件跑衫的壽命,但現代人都追款轉季,不肯穿核突的紀念跑Tee,比賽陸續有來,扔跑衫就像扔一個膠袋般即棄,沒有分別。」你見阿裕每日裝束就是跑衫,用一個身體消耗十世也著不完的跑衫。

阿裕平日在地鐵站與跑友交收跑衫。(高天馳攝)

任何和運動有關的比賽、嘉年華和親子競技之類,紀念跑Tee非常普遍,你越玩多就越儲多,活躍比賽那批人儲得更誇張。運動對個人健康有益,不見得對環境有益。香港賽季每月十至十五場,每場比賽約有500至5000人參加,估計每月約製造10000件賽事跑衫,超過一半人不會穿或只穿一次,最後送往堆填區。阿裕有時不明白,明明你問參加者,那堆紀念跑Tee有幾大用處,如果留念,號碼布已經夠獨特,何必又整一堆印了「荃灣體育節」或「沙田競步賽」的帽子或跑衫?

「主辦單位不是這樣思考,成本低,又有贊助,不送怕沒有人參加、怕投訴,沒有誘因令它停止。參加者明明不想要,要頭痛處理的問題,落入好古怪的惡性循環。」阿裕覺得是消費心理作崇,報名就期待有贈品,招徠了部分貪心贈品的人。消費文化加上即棄文化,最後一堆無用的紀念品和紀念跑衫製造不久,一出生就迅速地死亡。不少有環保意識的跑步人士,開始在報名前填上「走Tee」,儘管未報名前,那堆成本廉價的跑衫一早製造好,「走Tee」至少是向主辦單位的一個表態。

肯亞選手把跑衫送回自己家鄉。(被訪者提供)

用全新跑衫 連結不同的人

阿裕明白物質過盛的香港裡,一件成本十蚊的紀念跑衫好比膠袋「賤命」,扔掉不覺可惜。然而一件能穿得上身的跑衫,自有其實用的價值,阿裕成立「跑Tee共享」平台,決定以禮物形式,轉贈全新未拆的跑衫予珍惜這件衫的人,把一件衣服的價值還原。這幾年來對象包括肯亞選手、中國內地、緬甸等地的學童、本地露宿者或基層家庭等。

最近他去柬埔寨參加馬拉松比賽,和一名穿上香港跑Tee的柬埔寨少年在街頭擦身而過。從前阿裕主要做中間人,一邊回收跑友捐贈的全新跑衫,另一邊尋找適合的社福機構,不多機會接觸直接受惠的朋友,如轉贈外地更從沒有接觸過。雖然他和他沒機會打招呼,一件跑衫就這樣連結了兩個陌生人,那一場偶遇變得微妙:「那一刻感覺奇妙,好像和我有關,親眼見到衣服分享給其他人。」有香港跑手也在柬埔寨參加馬拉松,說想要把紀念跑衫帶回香港,捐贈予「跑Tee共享」,但阿裕當下就建議他:「不要帶回香港了,就直接送給你在柬埔寨見到的人吧!」

除了連結到受惠人士,阿裕更想連結更多人:「一年前訪問我,未必講到太多,雖然做的事不變,內在想像已經不同,我更希望透過人與人面對面接觸,讓跑步群體或大眾思考對環境的責任。」

謙虛克制的阿裕從前沒有想過「做大」平台,只維持一人的能力範圍內運作。最近他開始思考,希望『跑Tee共享』未來組成團隊,把「善」循環與壯大。

跑Tee共享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