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放榜2018】究竟係八科抑或九科5**狀元? 還有十優狀元?

撰文:杜潔心
出版:更新:

第7屆中學文憑今日(11日)放榜,無論成績是好是壞已塵埃落定;今年成績最佳的考生是喇沙書院超級狀元黃子衡,考獲八科5**成績,亦即應考文憑試上限科目八科,而全部考獲最高成績5**。
然而,坊間亦有出現形容他為九科狀元。究竟是八科抑或九科,還有沒有舊制中學會考(HKCEE)「十優狀元」呢?

考評局昨(11日)公布今屆DSE整體成績,首誕一名8科5**狀元。圖左起為考評局總監(公開考試)李王鍏及秘書長蘇國生。(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考評局昨日(10日)公布今年有九位狀元,當中一位應考八科、並全獲最高5**成績,他就是喇沙書院狀元黃子衡,成為超級狀元、或被稱為終極狀元。而這位狀元,數學除了應考核心部分,也應考了延伸部分(M1/M2),兩部分均取得5**成績。

消息一出,坊間有演繹他為八科5**狀元,亦有演繹他為九科5**狀元。由於他取得九個5**,以「*」(星),總共有18星,為文憑試推行七年以來,首位「滿星」的「終極狀元」。

喇沙書院超級狀元黃子衡多次謙稱考試講求運氣,「DSE考得好,唔代表人生好好」。(歐嘉樂攝)

最多只可報考8科

究竟他是九科5**狀元抑八科5**狀元?按考評局的中學文憑試考試規則, 考生最多可報考八科,換言之,無論成績如何,最多只會出現「八科狀元」。

相反舊制的中學會考(HKCEE),最多可報考10科;而高級程度會考(HKAL),則最多可有8科。因此在文憑試之下,理應不會有多於八科的狀元,有關限制,亦有詳列於考評局的考試規則之內。

文憑試應考科目
第1至4科--必修科:中文、英文、數學(核心部分及/或延伸部分M1/M2)、通識
第5至7科--選修科:甲類學科任何2至3科
第8科--只限以下三類:
i. 甲類學科中的倫理與宗教/音樂/體育/視覺藝術(評級也是1至5**)
ii. 乙類應用學習科目(評級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I)和達標並表現優異(II))
iii. 丙類其他語言科目(A至E及不予評級)

最多可奪18星

可見要成為八科狀元其實有其限制,喇沙狀元黃子衡應考的第八科,選了甲類課程音樂,然此科最高也可獲5**。由於數學可考齊兩部分,即考生在數學科可得兩個5**,如第八科也選甲類課程,可再得一個5**,即最佳考生最盡可得18星。

以往也有考生如黃子衡考八科,不過其中一科未能取得5**,結果只有17星,或是選擇考丙類的外語課程而取得A,都未能獲得18星,但都獲冠以超級狀元。黃子衡因取得18星,為七屆文憑試第一人,因此傳媒稱他為「終極狀元」。

為何會有9科?

關鍵在於狀元們應考的,數學延伸部分(M1/M2)。在高中學制下,教育局視數學課程內只有一科數學科;核心部分及數學延伸部分(M1/M2)並不是獨立科目。但因延伸部分在報讀個別大學課程時,會視作入讀要求,又或成績可取代原先的核心部分成績,因此亦被「視作一科」。

數學科雖有必修及延伸部分 只會視為一科

至於考評局如何看待數學延伸部分(M1/M2)呢?考評局與教育局一樣,只視數學科為一科,然而在計算成績上有分別,數學科核心部份或延伸部分(M1/M2)只會計算「一科」成績,而且「分高者得」。

舉例,一名考生同時應考數學必修的核心部分,又應考延伸部分(M1/M2),若兩部分均考獲為5**,只會視為一科5**;若核心部分只考獲5*或以下成績,而延伸部分為5**,基於「分高者得」計算,亦會視數學科有5**成績。若考生七科都獲5**,即使數學核心部分只獲5*,都可視作狀元。

聖保羅男女中學成今屆DSE大贏家,誕生三名狀元,分別是由左起的藍正宏、黃程灝及陸禧(林若勤攝)

聖保羅男女中學藍正宏 險成「消失狀元」

聖保羅男女中學的狀元藍正宏正正就是例子。今日(11日)傳統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包攬三名狀元,可謂大豐收,不過,校方最初對外公布狀元數目為兩名,即只有黃程灝及陸禧,於查證後仍推持原判;擾攘一時,才發現藍正宏在數學核心部分只有5*,但於延伸部分中(M2)獲5**,按考評局的原則,他的數學科亦會被視為考得5**,因此成為聖保羅男女中學的第三名狀元。

5**計為7分 1級就得1分

無論如何,在新高中學制下,評級評分方法,與舊制會考和高考大有不同,由以往拉曲線A至F級,變成現時水平參照5**至1級。而為方便計算成績,考評局於2013年將最高的5**計為7分,5*是6分,如此類推,1級就得1分。至於為何5級以上,還再分拆為三個級別,考評局曾表示,設5*及5**目的是為僱主及大學收生遴選提供參考,而這兩個級別是拉曲線的,而非水平參照,在得到5級成績的考生中,最高分10%可獲5**,之後30%獲5*,其餘則獲5。

而DSE設四科必修科,以及最多選擇4個選修科,即最多應考8科,以往會考的10優狀元,已成絕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