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于承惠:永恆的銀幕宗師 名留青史的雙手劍法 

撰文:李嘉譽
出版:更新:

于承惠(1939—2015),山東蓬萊市人,1951年考入青島業餘體育學校專習武術。1960年,于承惠以21歲之齡奪得青島市武術比賽全能冠軍,因而獲選入山東省體育學院武術隊。

進入武術隊以後,于承惠開始精研各種兵器套路,其中尤以劍術最為擅長。1963年,于承惠便是憑藉一手「醉劍」贏得兵器組冠軍。按他生前的友人介紹,于承惠最初接觸的拳術為山東螳螂拳,而螳螂門內正好有一套「柳葉劈刺雙把劍」。故此于承惠年輕時就已經在劍術方面下過苦功,獲獎絕非偶然:

(螳螂拳派的「柳葉劈刺雙把劍」,比一般劍術有更多劈擊以及翻花動作)

 

可惜的是,同年于承惠就因為訓練時腿部受傷,而被迫離開了武術隊。他去到了山東黃台的一間造紙廠工作,並堅持在工餘時間練武。其間他繼續鑽研螳螂劍法,更曾賦詩一首《悟劍篇》,盡道螳螂劍法的力與美:

飛筆林中寒光影,譜入螳螂串林中;人道是劍應當飛龍舞鳳,挾雷鳴並閃電俱在其中;欲成功先脫俗雙握長鋒,歸其意納其法搏字一統;風欲靜雨已停心亦澄清,感天公謝上蒼助我神明;想將來尊使令穹探妙境,看無限好風光都在險峰。
于承惠《悟劍篇》節錄

1979年,寧夏武術隊邀請他擔任武術教練,于承惠由此重投武術界,在當地略有名聲。3年後,香港導演張鑫炎(1934年至今,曾執導《巴士奇遇結良緣》等多部經典電影)宣布開拍電影《少林寺》,並計劃起用大量內地武術運動員,讓武打場景更趨寫實。時年43歲的于承惠,便在友人的推廌下與劇組接洽,最終獲選飾演本作的第一反派王仁則,。

片中于承惠不僅與其時初出茅廬的李連杰展開多場「對決」,還數次在鏡頭前示範精彩的北派劍術,讓觀眾大開眼界:

(電影《少林寺》初段的一幕,于承惠飾演的王仁則用「醉劍」對付李連杰)

 

而《少林寺》的空前成功,亦使于承惠在內的一眾武打演員紅遍全國。往後數年間,于承惠再跟李連杰搭檔,先後拍攝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賣座電影。其中在《南北少林》,于承惠與另一位螳螂拳名家于海(1942年至今)同場演出,創下近代武打電影的又一經典:

(電影《南北少林》的結尾一幕,由兩大螳螂拳名家合作演出。事實上,于海早在《少林寺》中便曾跟于承惠合作,前者飾演少林曇宗大師)

 

(于海年青時示範的螳螂拳片段)

 

1988年,于承惠在張鑫炎、張子恩執導的《黃河大俠》中出演主角馬義,其後又擔任了電影《東歸英雄傳》的編劇,並親自飾演了最終反派「鷹」。及至近年,于承惠開始將演出集中在武俠劇,例如他就在2006年版的《神鵰俠侶》及2009年版的《倚天屠龍記》,分別飾演黃藥師及張三丰:

2009年《倚天屠龍記》劇照,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NHAihX

當然,要數最令千禧世代印象深刻的作品,還是當屬徐皓峰的新派武俠系列。2012年,于承惠首度與徐皓峰合作,在《倭寇的踪迹》飾演霜葉城第一高手裘冬月。2016年,他又在《箭士柳白猿》中出演保鑣匡一民。按徐皓峰的文章記述,于承惠在雙手劍以外,也非常擅長大槍。他學習的是形意門十三槍,講究以腰運槍。而為了完善拍攝效果,于承惠還特意示範了兩個編排以外的轉腰槍技,讓劇組大為佩服:

(《箭士柳白猿》中的槍術對決,其間于承惠示範了抖槍、扎槍、圈槍等不同技巧,而最後一下轉身扎槍則為他本人的臨場發揮)

 

這些逸事不僅反映了于承惠的敬業精神,同時亦再次展現出他的深湛武藝。事實上,雖然于承惠下半生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演員為業,但他從沒有忘記自己的武人身分。曾經跟他接觸過的形意拳師張西可就表示,于承惠曾藉著拍攝的機會,在西北學習過心意六合拳,故此他在拳腳功夫方面亦有一定見解。

2015年7月5日,于承惠因病與世長辭,終年76歲。雖然身殁,但于老前輩的精神及對武術界的貢獻卻依然「健在」。他在北京等地的弟子,便繼續傳承著他的武藝。而他的雄偉劍勢,亦隨著互聯網不斷流傳各方,成為近代雙手劍的標準教程。媒體甚至將他形容為「中國最後的劍聖」,足見他在武術界的地崇高地位。

(于承惠先生示範的雙手劍片段,無論是點、挑、刺或砍都做得極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