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劇《無憂渡》賣點及爭議懶人包 任嘉倫宋祖兒重現《聊齋》精髓

《無憂渡》是由愛奇藝出品,林玉芬擔任總導演,趙娜擔任編劇,任嘉倫、宋祖兒領銜主演的聊齋單元古裝劇,於2025年4月12日在愛奇藝播出 。
該劇改編自半明半寐的小說《半夏》,講述了神秘的捉妖師久宣夜(任嘉倫 飾)與少女段半夏(宋祖兒 飾)在人妖共存的世界中共同歷經奇情懸案,最終揭開兩人身世之謎,併發展出一段浪漫愛情的奇幻故事。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無憂渡》劇照👇👇👇
《無憂渡》數據分析
作為一部空降劇,《無憂渡》零幀起手,在沒有前期預熱的情況下,3天熱度值就達到9000以上,是2025年愛奇藝最快破9000的劇集。雲合數據也顯示其熱播飆升迅速,從首日市佔率5.6%到次日的13.8%,直接登頂。隨後幾天也是持續霸榜,最高飆升至22.3%。
截至4月20日晚,《無憂渡》的愛奇藝站內最高熱度值為9575,距離破萬僅有一步之遙。全網累計熱搜話題941個,其中微博熱搜榜105個、上升榜187個、娛樂話題榜150個。不斷增加的廣告也能看出這部劇的熱度。從最初的「裸播」到第三天開始出現彈跳式廣告,目前已有拉芳、百歲山、王小鹵等多個品牌投放。
從百度指數提供的人群畫像來看,《無憂渡》的主力觀眾為女性,接近80%;觀眾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0-39歲之間,以30-39歲這一區間的人數最多,佔比為39.45%。豆瓣目前尚未開分,在短評區的14000多條短評中,爭議主要集中在男女主演技、原生臺詞方面,而懸疑感、劇情節奏等方面的正面評價較多。
整體而言,《無憂渡》作為一部古裝懸疑劇,將愛情、懸疑、志怪等多種元素調配到一起,以單元劇形式跟觀眾見面,新鮮感和話題度都不缺,牢牢吸引住了作為基本盤的女性觀眾。風格鮮明,有視覺奇觀,也不缺觀念表達,算是市面上的稀缺品。
《無憂渡》觀眾回饋
劇集市場上已許久不見志怪題材,《無憂渡》的出現讓市場久旱逢甘霖。林玉芬導演穩定發揮,審美線上,讓志怪故事重新煥發了生機。作為近期最熱的劇集,它收穫了大量好評。但也有一些瑕疵,部份單元案件故事單薄,敘事時常拖遝,導致觀感時好時壞。
《無憂渡》賣點與好評
1、單元故事+奇幻+志怪+中式恐怖,氛圍拉滿。
看劇之前會以為是愛情劇,沒想到是以單元案件的形式講志怪奇幻故事。志怪味很濃,「有《聊齋》味」,既有《聊齋》的古典核心,又以現代視角解構了傳統善惡觀。黑夜山路紅轎子,山神結婚的情節,中式恐怖氛圍拉滿。雖為志怪世界,但捉妖打戲是拳腳上手,而不是「法術對轟」,讓劇集更貼地。
【相關圖輯】陸劇陷「影視寒冬」四大跡象揭演員慘況 殺青即失業、拿不到尾款(點圖放大瀏覽👇👇👇)
2、林玉芬導演審美佳,鏡頭語言很美,置景、服化道製作精良。
《無憂渡》有古早古偶的感覺,鏡頭語言很美,踏實平靜,張弛有度;服化道方面,是寫實古樸派。捉妖師們風餐露宿,衣著樸素,有落地感。配樂很棒,營造中式氛圍功力強,不少觀眾評價是「今年看過最舒服的古偶」。
3、劇情副本很有意思,副本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值得回味。
單元案件中的人物令觀眾印象深刻,比如「九命大仙」,實際上是笨蛋小貓;木偶妖鳳伍娘(張子鑫 飾)行為舉止中詭異的無辜感、肢體的鈍感,令人不寒而慄。
《無憂渡》爭議點
1、節奏拿捏不夠到位,導致劇情推進流於平淡。
整部劇「一會好看一會不好看」,每當快到劇情高潮時,文戲過多,影響情緒表達;恐怖氣氛要推上去時,很快就沒了,戛然而止,抑揚頓挫、高低錯落幾乎沒有。每集劇情容量有限,尤其第一單元劇情鋪墊過多,人面鴞很容易就被搞定了,給人以虎頭蛇尾的感覺。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任嘉倫靚相👇👇👇
2、演員的表現參差不齊,男女主CP感也偏弱,「演技充滿了班味兒」。
《無憂渡》小作文
忠犬七公/看好劇,說真話
「內容為王的鐵律依舊不過時」
從類型上劃分,《無憂渡》應該歸入志怪劇一類,濃濃的「聊齋感」是這部劇給人最直觀的感受。人類與妖魔鬼怪和諧相處,隨著劇情的展開又帶著著些許恐怖,像山神結婚時的漆黑面具,從鏡子裡伸出遞過來碧玉梨的手……這些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鏡頭,都深得中式恐怖的三昧。更重要的是,《無憂渡》會在每個單元接近結尾時抖出一個讓觀眾細思極恐的真相。
【相關圖輯】盤點十大初戀系陸劇女神:《難哄》章若楠《天龍八部》劉亦菲(點圖放大瀏覽👇👇👇)
比如在第二單元裡,舞姬季離在情感上背叛了「鏡妖」,最後甚至想要殺掉他。可「鏡妖」一句「你以為這是你第一次想要殺我?」,讓故事陷入了多重迴圈的境地。最後多個時空的季離一起手持剪刀,合力刺向「鏡妖」後回頭凝視的一幕,絕對是今年螢屏上最令人冷汗直流的畫面。光嚇人還不足以吸引觀眾,還得有愛情來調劑。
劇裡感情線的鋪陳相當克制,比起乾柴烈火,細水長流無疑更有打動人心的魅力。其實男主角的原聲臺詞還是有點「勸退」感的,但是女主角的顏值和不疾不徐的敘事節奏又把觀眾拉了回來。隨著觀眾的注意力逐漸被故事吸引,竟然也能嗑起CP,可見內容為王的鐵律依舊不過時。
《無憂渡》沒有糾纏人和妖之間的愛恨糾葛,而是把立意放在人身上,借著妖來寫刻畫人的愛、恨、嗔、癡。
在目前播出的三個單元裡,第一個單元起到引子作用。人面鴞作為首個登場的妖害人無數,最後竟也會因為愛情而收起殺心,想去過人間煙火的日子。有觀眾吐槽妖也「戀愛腦」,但更多觀眾看到的卻是人與妖之間相愛的艱難,差距太大的愛情終究難成正果。
第二單元的碧玉梨迷案,年老色衰的舞姬季離因為對保持美貌的渴望,召喚出了「鏡妖」,最終卻被它困住。看來人對欲望的無限追逐,最終將會反噬自身。觀眾能從中看到紅顏易老的感慨,也理解季離行事的邏輯和動機。哪怕在美顏與濾鏡成為標配的今天,誰又能抵抗永葆青春美麗的誘惑呢?
【相關圖輯】2025年Q1陸劇推薦 Angelababy《相思令》撼盧昱曉《五福臨門》(點圖放大瀏覽👇👇👇)
第三單元的傀儡生心,最複雜也最精巧。被製造出來的傀儡在擁有了意識之後憎恨創造自己的父親,而無意間被救下的「貓妖」卻執著於報恩。一愛一恨恰成對照,更像一則警世寓言:人應該珍視身邊那些可貴的陪伴,而不是把注意力留給那些一時空虛產生的妄念。
從以上三個單元的構思和完成度來看,環環相扣,在主線推進的基礎上,支線也有放飛的自由,做到了自圓其說,傳遞給觀眾一些有價值的思考。這正是中國傳統志怪文學的一貫價值取向,是寫鬼寫妖,更是刺貪刺虐。不知後續單元又能帶來怎樣的驚喜,我個人的期待值還是挺高的。
橙柚青/影視劇文化觀察員
「古偶該搞「文藝復興」了」
「都是同行襯托得好!」
很多年前,郭德綱在相聲作品中留下了這句調侃;很多年後,這句話成為了中國劇顛撲不破的鐵律。《無憂渡》的熱播,是一種中國劇特有的創作相對論:不是林玉芬變好了,而是同行們變差了,於是這部劇的「過時」反倒成了某種先進。
最明顯的就是,比起「有什麼」來,《無憂渡》更值得表揚的「沒有什麼」:沒有二十分鐘來一次的高能反轉、沒有每集都要抖金句的大女主,也沒有八倍速相愛相殺的CP。
而《無憂渡》有的是什麼呢?酷似《仙劍一》和《仙劍三》的成長型主角、娓娓道來的感情線和極易讓人回想起早期唐人劇的質樸畫風。整部劇給人的觀劇感受,恰似每集的章回體名稱,很有幾分返璞歸真的意味。
【相關圖輯】盤點《仙劍奇俠傳》6部電視劇 胡歌劉亦菲都演過李逍遙趙靈兒?(點圖放大瀏覽👇👇👇)
近年但凡有點熱度的古裝劇,都有粉絲為其二創「仙三版片頭」。看了這麼多版,《無憂渡》的味兒是最正的。大膽暴言一句,《無憂渡》應該改名《仙劍七》,也算是給去年成績不佳的仙劍IP找回幾分薄面。去年兩部仙劍續作繼承了「仙劍」的名字,但《無憂渡》卻繼承了「仙劍」的精神。
已經完結的三個單元中,「鴞吟」、「回春」、「換命」分別對應「愛」、「貪」、「嗔」三個主題,有情皆孽、無人不冤。最後的故事線收攏於「小人物成大義」的成長敘事,又暗含「魔非魔,道非道,善惡在人心」的哲學思辨。
當前的創作環境下,踏實講故事實在是一個太過稀缺的閃光點了。於是對比之下,部份特效粗糙、故事邏輯不夠嚴密便成了《無憂渡》可以被原諒的缺點。如果這部劇是在三年前開播,未必會取得這樣的效果。只有當觀眾被同質化古偶狂轟濫炸過幾輪後,《無憂渡》的傳統保守才會變成「清新脫俗」。
古偶劇作為中國影視的特色品類,爆款率最高、套路化也最嚴重,發展到今天的確已有不少「沉屙宿疾」。近年不少古裝愛情劇從立項到宣發都在努力和「古偶」脫鉤,就是想和消耗觀眾耐心的低質內容劃清界線。
然而,剝離標籤並不能真正解決創作困境——定位看似創新了,內容卻在原地踏步。《無憂渡》的出現提醒了創作者,除了向短劇這樣的新興事物要解法,古偶也可以適時地回首「來時路」。
【相關圖輯】Netflix 4月片單推薦:機智住院醫生生活/安眠書店5/惡緣/黑鏡7(點圖放大瀏覽👇👇👇)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